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主题是“WTO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分析”。 论文着重分析了五个方面: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规则演进;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WTO对我国服务经济的影响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WTO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分析。 论文选题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空前发展的有力推动下,全球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持续攀升,正日益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不仅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70%,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50%。伴随服务型经济的突飞猛进,各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心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1980年到2006年的26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由3650亿美元扩大到27100亿美元,增长了6.4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7增加至近1/5。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不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同地位,他们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中获取的利益是不对等的,为保护国内某些弱势服务产业,各国对本国弱势服务业设置了壁垒。近年来,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1994年“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署,成为服务贸易全球化发展的标志。2000年2月25日,服务贸易理事会特别会议正式启动了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与农业、非农(NAMA)一起成为多哈回合的重要市场准入谈判议题。中国积极参加了此轮服务贸易的谈判,并与美、欧、日、加、澳等10多个主要 WTO成员进行了几十轮双边谈判。能否在谈判中争取到最大利益,为我争取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取决于能否运用现有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全面掌握中国服务贸易参与全球竞争的比较优劣势等,提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有效途径。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对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本文中采用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定义,将其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在此基础上,对服务贸易领域的主要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服务的可贸易性和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障碍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为论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离不开外部国际环境,当前国际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世界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继续存在;服务贸易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以及服务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其主要动因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世界产业结构升级驱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扩大、货物贸易保持增长趋势、国际投资倾向于服务业等。从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服务贸易自由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都应在参与制定和完善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过程中谋求发展。 与国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相比,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最近几年增长速度很快。跨境服务贸易从1982年的43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长了44倍;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的比重从0.6%扩大到3.6%,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攀升到第7位。但是,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部门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于全球水平;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占出口的比重低于全球水平,特许专利权使用出口占比低于全球6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出口占比低于全球1.5个百分点,而且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长速度低于世界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 WTO的承诺,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陆续开放,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5%。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利益,推动了国内服务业发展、法律框架的建立以及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但同时也将竞争引入了国内,对国内服务企业提出了挑战。这就把“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适度开放的研究”推到了最前沿。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为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 综合以上的研究,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发展服务贸易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扶持国内服务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三是要逐步培育有利于要素跨国界流动的环境;四是要加快建立行之有效的服务贸易监管体系;五是要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体系;六是要大力完善服务贸易支撑体系;七是要抓紧建立服务贸易预警应急机制。在贸易谈判方面,要抓住海运、建筑、自然人移动等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利益集中的领域,通过积极参与,保证我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