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士文化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关于杰出士人的奋斗、命运及生存之道的描写,已超越秦汉以前而成为我国数千年来杰出士人的一部发展史。由于司马迁运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使得《史记》中士人的形象不仅更加生动、典型,而且更具有历史内涵。司马迁在塑造士人形象上的非凡成就,与其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论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史记》中有一部分理想远大,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自觉地肩负起历史重任,并为此奔走呼号,终生拼搏,至死不悔。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在认识到自己面临的艰巨的任务,甚至已认识奋斗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他们并不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史记》中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正是我国传统士人一贯之精神。 第二部分,从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敢于斗争,视死如归;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用灵活的策略;大刀阔斧,维新变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史记》中那些些“抚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士人成功之道。 第三部分,结合中国历史上杰出士人的遭遇,分析了《史记》中杰出士人悲剧命运,得出生不逢时,不受重用;统治者刻薄寡恩,猜忌诛杀功臣;劝谏皇帝受迫害;士人之间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等是历史上和《史记》中士人悲剧命运的共同根源。 第四部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与皇帝巧妙周旋,消除他们的疑虑;或者以虚伪圆滑的手段,在官场上投机钻营,谋取高官厚禄,保全性命;或者丧失人格,心甘情愿地做奴才等是我国士人在专制主义政权中谋求生存的共同方法。 第五部分,司马迁在为这些杰出的士人作传时,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而是经常将自己的认识、理想、情感融入了《史记》的著述中。因而,《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了更多的文学色彩。本部分从选材、特征与细节、构思、夸张、互见法六个方面,分析了司马迁在为历史人物做传时所用的艺术手法。 第六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司马迁在塑造士人形象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1、时代背景、家学渊源、游历及仕途;2、司马迁的史识、史才、史德;3、司马迁的悲惨的遭遇;4、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司马迁的成功是个人努力和时代的结果。
其他文献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曾经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面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问题。为了摆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就业率下降、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韩国朴槿惠政府宣布
近代汉语中的“昨日”一词,有不同于《汉语大词典》解释的义项。通过列举书证,分析词义,证明“昨日”一词有“前些日子”的语义。 The word “yesterday” in modern Chines
从上世纪50年代养牛专业户组成的小奶牛场到如今跻身全球乳业八强、位列亚洲乳业首位的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和其他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一样,都正在为建成完善全球产业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设门,对34例初诊多发性骨髓
随着民法典分则编纂的不断推进,我国现行法上人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开始引起法学界关注,如新类型人的担保工具典型化必要、人的担保制度法典地位安排等,基于此,通过分析人的担
在东汉末至三国鼎立、魏晋禅代这八十年间,文学家族呈现明显的繁荣状态。但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将对这一时期文学家族的源流、创作、特色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改提出要大力促进高中阶段古代经典文化作品学习,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被全球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被认为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必备技能的今天,我国古代经典诗文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用明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培养健康的精神品格和社会必要的素养能力、增进爱国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切实发挥古诗文
在中国现代诗坛,废名以诗风晦涩、诗情朦胧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形成这种晦涩又迷人风格的是其诗歌深层所包孕的庄禅传统文化。庄禅之于废名,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人生
宋代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處於此間的北宋士人,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潮、生活時尚等方面都呈現出殊異於前代的特殊風貌,其風采不僅令人心折,更對後世之人產生
贰臣,这是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由于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在价值评判体系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贰臣一直以来都为士林所不齿,贰臣这一群体也因此被人们所忽视而处于一种边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