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县域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耕地质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地区粮棉油典型集约化生产区之一的曲周县为研究对象,通过2010年实地采样和收集1980年和2000年土壤数据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与地质统计学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曲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演变规律,分析了该区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地利用和人为管理措施对各土壤养分的影响,最后应用耕地肥力质量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了该区耕地肥力质量的变化,剖析了耕地肥力质量演变的驱动因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980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12.9和14.0g/kg,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7和1.0g/kg,土壤速效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2,8.8和23.4mg/kg,均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增的趋势。前20年(1980-2000)土壤有机质的增幅较大;后10年(2000-2010)的增长较小,而土壤全氮和速效磷的增幅刚好相反,特别是速效磷后10年的增幅远大于前20年的增幅。3个时期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90.0和87.7mg/kg,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减的趋势,前20年下降很快,后10年表现为总体略有下降,但局部地区有上升的趋势。30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在4~6g/kg的面积最大,占到了总面积的52.1%。前20年增加范围大部分处于2~4g/kg和4~6g/kg分别占到总面积的57.0%和43.0%;后10年,其含量有增有减,其中含量提高的面积占绝大部分,达到83.4%。30年间土壤全氮含量增幅在0.3~0.5g/kg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3.6%。前20年土壤全氮含量基本表现为增加,增幅在0.1~0.3g/kg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73.5%;后10年提高范围在0.1~0.3g/kg的面积占大多数,达到64.2%。30年间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幅在10~20mg/kg的面积最大,占到了总面积的38.2%,其次是增幅在20~30mg/kg的占总面积的33.1%。30年间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在-100~-60mg/kg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0.8%,前20年降幅大部分处于-120~-60mg/kg,占到总面积的90%。后10年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有增有减,其中含量提高或保持不变的面积占绝大部分,达到80.7%,而含量下降的面积只有19.3%。从曲周县在30年间耕地养分变化的规律来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其含量增加最高的区域集中在曲周镇、第四疃镇: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最高的区域也位于该区,同时槐桥乡增加也明显;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最高的区域在第四疃镇,其次在曲周镇和槐桥乡。构建了基于负指数函数的土壤有机碳垂向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呈逐渐递减的规律,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0-20cm和20-40cm土壤有机碳空间连续性较好,它们的相关距离分别为14km和3km,而下层(>40cm)土壤有机碳均表现为纯块金效应结构。土壤有机碳垂向分布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且预测与实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70和0.94。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土壤质地的分布比较相似,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各不相同。土壤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总体遵循: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盐土,即潮土的各养分含量较高;质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总体遵循:粘土>中壤>轻壤>砂壤>砂土的规律,即质地越粘,养分含量越高。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养分的影响各不相同。198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顺序为:水浇地>旱地>林地,而2000年和2010年均为林地>水浇地>旱地。1980年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旱地>水浇地>林地,而2000年和2010年顺序为:林地>水浇地>旱地。根据耕地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可以看出,耕地肥力质量综合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000年和2010年I等地的比例分别为6.3%和40.7%,Ⅱ等地的比例分别为64.2%和51.1%, Ⅲ等地的比例分别为29.5%和8.2%。对于耕地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的变化,前20年的耕地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均为增加,后10年增加的比例达到了78.5%。增幅为0.2--0.3的区域出现在曲周实验站及其周边地区,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情况,占到总面积的21.5%。土地利用变化和人为活动对耕地肥力质量影响较大。前20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化非常相似,除水浇地转为林地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幅较大,分别达到124.22%和146.94%外,其余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增幅基本处于34.66%-68.38%之间,全氮增幅处于19.64%-54.35%之间,其中增幅最大的均是林地,最小的为旱地转为水浇地类型。后10年,当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时,除了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稍有下降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都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中以速效磷含量的增加最为明显。农民对土地的投入水平(化肥和有机肥)、秸秆还田等人为活动对于提升耕地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OPLL患者,依据术式分成对照
管花肉苁蓉人工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量水平低下,相关栽培措施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管花肉苁蓉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本研究以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柽柳的
着重论述磷脂的来源、成分、性质、营养、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正>目前,床垫、窗帘、地毯等酒店用品的原材料多为合成材料,导致火灾后的人员可逃生时间已由最初的17分钟减少为短短3分钟。酒店作为一个临时的家,其消防安全,和我们自身的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了敖汉旗孟克河右岸的榆树山和西梁(千斤营子)两个遗址。所出遗物与兴隆洼文化同类器相比,筒形陶罐与之相差较大,石器、骨器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对样本论文的分析,在揭示了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者发表国际论文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以国际发表为特征的新闻传播学国际化与本土研究之间的
  小米是一种在加工中强化营养的理想原料。本文通过实验得出了小米雪饼的工艺参数为:淀粉与小米粉配料比为0.5∶10,干燥温度为70℃,膨化剂为0.5%,所得产品色泽金黄,口感酥脆;断
产业结构作为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主要环节,与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的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由于产业发展与流域生态环境及水资
《辽史》记录了乌马山奚族部落,但并没有说明它的具体来历。详细搜检唐末五代时期关于契丹部落发展情况的记载,始知乌马山奚族部落的形成与唐末奚族整体部落结构的分解存在着
<正>对于"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考查,从考试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围绕内环境的概念、成分和稳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未来也许会出现以人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