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回归——走向“生活批判”的中国儿童教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一项批判性研究。“批判”往往缘起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其目的是在运用理性理解事物的基础上,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因此“破”中求“立”是批判性研究的基本理路。据此,本研究以儿童生活异化为切入点、以批判性研究为视角、以儿童生命的内在价值为理据、以教育回归生活为诉求,从宏观上形成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及其框架结构。   成长是儿童生命的内在价值诉求;生活是人存在与生成的基本方式;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成长的质量,所以,理解与审视儿童的生活是理解与审视儿童成长和儿童教育最基础的切入点。在现代成人本位的教育文化环境中,由于受不良观念的影响,儿童教育物化了,这导致儿童生活的价值在教育场域中总是被放置在生命中后期的“目标”中给予审视,总是被放置在“天性-文化”的割裂状态中给予审视,结果消解了儿童生活本应具有的当下台目的性。儿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儿童生活异化了,儿童生命的成长受到了阻碍。   儿童是未特定化的、生成着的存在,儿童的生命向世界无限敞开着,儿童与世界之间形成的敞开互动过程,便是儿童的生活过程。对儿童而言,生活着就是生长着。儿童是携带着丰富的种族进化“遗产”来到世界的,其独特的身心特征,决定了其生活的特殊性。这使得从他们来到世界的那刻起,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遵循着自己生命时间的大纲,在与世界的关涉中展示着自己的内在天赋潜能。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内在身心潜能的外在化表达,这使得促进儿童内源性身心成长的儿童生活表现出“进化”、“复演”的特质。教育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但教育不能对儿童任意妄为,儿童的生活是教育存在合理性的内在根据。为此,教育要想达成其生命成长的功能,就必须使教育在意义层面上成为一种与儿童生活内在契合和统一的生活。但由于儿童生活的特殊性,教育在早期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内涵,教育不仅是引导儿童创造生活的手段,更是一种使教育成为一种具有“复演性”特质的生活再造活动,以为儿童的“内源性生长”创造条件。   教育者要想化解儿童生活异化的危机,使儿童教育成为密切关涉儿童生活的活动,教育者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儿童的天性不可教,教育需学会敬畏、保护;儿童的生命有着特殊的成长时间大纲,教育需学会尊重、等待。其次需要实现教育实践向儿童生活的回归:(1)教育者要保护好儿童快乐有益的自发性生活活动;(2)积极实现对儿童实施的“人的教育”生活化。
其他文献
期刊
1、学习实践活动对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有何要求?答:全省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鲁学组发[2008]2号)对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
期刊
(上接2016年第1期第33页)3射流成形机理有喷嘴离心纺、无喷嘴离心纺、离心-静电纺有着各自的特点,下文将重点介绍这三种离心纺射流的成形条件、轨迹特征和影响因素。其中,有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我国人口数众多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就显得相当稀缺。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来看,都不能满足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的消耗,如果一直保持原
建立过渡工况(起动、停车)气缸套非稳态热应力分析模型以及反映过渡工况特点的边界条件数学模型.对过渡工况下的传热和热应力以及工作循环中的温度波、波动热应力和脉动机械
期刊
200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将乐县、沙县属于中央苏区县范围。中央党史研究室在给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回复中认为:根据国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提起吕梁市离石区田家会街道办苏家村的变迁,村民无不夸赞这里有一位让人敬佩的好支书——张东平。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心为公,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带领苏家村的村民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