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镓高功率肖特基二极管的制备及结终端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嫁(Ga2O3)作为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半导体材料之一,相比于传统半导体材料Ge、Si,以及同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SiC和GaN相比,凭借其更大的禁带宽度、更高的临界击穿场强,在高压、大功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优秀的材料特性使得Ga203基肖特基二极管(SBD)正逐渐成为新一代功率器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模拟仿真以及实验两方面着手,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本文针对垂直结构的Ga203 SBD设计了一种沟槽式的新型结终端结构,并且利用仿真软件Silvaco-Atlas对该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减弱器件阳极边缘处的电场集中效应,从而能够提高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另外,进一步的研究证明,Si02作为最合适的沟槽填充介质,其对应的沟槽最优尺寸为:深度10 μm,宽度8 μm。此时,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由传统结构的-515 V提高到了-2270 V。第二,本文对Ga203基肖特基二极管内的载流子输运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我们在15 μm的高质量氧化镓衬底材料上成功制备了垂直结构Au/Ni/β-Ga203 SBD,并对其进行了完备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表现出了良好的正向特性,比如高电流开关比(1011)、低特征导通电阻(2.1 mΩ·cm2)、高肖特基势垒高度(1.33 eV)以及高正向饱和电流密度(>102A/cm2)。进一步的,我们通过分析器件的变温J-V测试结果,绘制理查德森特性曲线且计算了特征隧穿能量E00,证明了 Ga203基肖特基二极管的正向载流子输运机制服从TFE模型;又通过计算发射系数S,证明了 Ga203基肖特基二极管的反向电流输运机制更加接近于Poole-Frenkel发射理论。第三,本文制备了带Ar注入区终端结构的Ga203基肖特基二极管。测试结果表明,Ar离子注入并未对器件的正向特性造成影响,且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正向导通特性,包括低特征导通电阻(5.5 mΩ·cm2)、理想因子(1.05)相当接近1、高肖特基势垒(1.32 eV)、高正向导通电流密度(133 A/cm2@2 V)。更重要的是,该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达到了-1010 V,相较于无任何终端结构的器件(击穿电压为-400 V),提升幅度超过150%。进一步地,本文对这种器件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010 V的偏置电压下,器件内部的最大场强,即Ga2O3的临界击穿场强达到了 6.84 MV/cm,这一数值相当接近Ga203材料的理论临界场强。
其他文献
在众说纷纭说“底层”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中,《出门寻死》使方方创作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原来的精英知识分子立场转变为市民立场或日平民立场。而本文尝试着对这篇小说进
对徐州市主要可能的发震断层开展了活动性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这对徐州市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前人资料,分析了威胁徐州市区安全的主要5条隐伏断层,它们
高温蠕变是高温结构陶瓷材料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现代耐高温结构材料要求有很高的抗蠕变性能。本文从理论上描述了蠕变及其机理,分析了影响高温结构陶瓷蠕变的因素,并结合
<正>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
针对直流系统的绝缘监测,设计一种直流系统绝缘漏电流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磁平衡原理的漏电流传感器实现对漏电流的检测,利用16位模数转换芯片AD7705以实现对微电流传感器中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抗炎、解痉、平喘及吸氧等
在过去20年中,中国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冰箱制造工厂转变成了一个拥有多化产品的国际企业集团,并被列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
会议
为探讨通过小波特征监测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的可行性,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提取的小麦冠层光谱350~1 300 nm范围内的9个小波特征和传统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变换特征和连
目的:近几年来,冠状动脉的无创性影像学评价方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MRI、EBCT 及4 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因多种因素限制仍不能满足临床
许冠三是香港地区少数从事史学理论研究的史学家。1942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1946年毕业,1949年初到达中国台北,当年末转赴香港,此后数十年一直在香港从事社会活动和史学理论研究。1974年至198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退休后旅居美国。许冠三一生著述丰厚,涉及历史学、社会学、翻译、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尤以历史学为多,偏重于史学理论研究。1958-1959年,许冠三在借鉴西方分析哲学、梁启超“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