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老黄土隧道大变形机理及对策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iany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建黄土隧道的方法都是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经验法,通过施工实践进行验证,理论研究总落后于工程实践。面对以后越来越多的黄土隧道的新建,黄土隧道坍塌、大变形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黄土的湿陷性、垂直节理、大孔隙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程度。而且黄土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围岩遇水会弱化比较明显。黄土隧道发生大变形的特点是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对黄土隧道大变形的科研研究刻不容缓。本文通过调查黄土隧道大变形机理,进而分析给出对应的解决对策,并为以后新建黄土隧道提供有用的参考。本文结合理论分析、现场试验调研以及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综合分析深埋老黄土隧道发生大变形的机理,并据此给出应对隧道大变形的处治对策。经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成果:1.黄土普遍表现为疏松多空,粉状,垂直节理结构,遇水弱化明显。其中,新黄土的垂直节理较为发育,遇水呈湿陷性,易崩塌,围岩变形释放速度快,容易突变,属脆性破坏;老黄土一般不具有湿陷性,含水量对隧道变形影响比较大,遇水围岩参数变差,导致隧道支护强度不足而发生比较大的变形,容易造成隧道坍塌。2.黄土隧道的变形量较大,变形持续时间长。深埋老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较大,拱腰处围岩压力最大,破坏围岩的荷载作用在初期支护结构上,而初期支护结构拱腰是薄弱位置,荷载超过其结构承载力,拱腰处初期支护发生压屈破坏。3.现场的钻孔波速测试得知隧道围岩在拱腰处存在一定范围的潜在滑移体,通过隧道拱腰处附近钻芯取样,发现土芯不同深度处有斜剪断的裂缝,这一现象证明了隧道围岩在拱腰处存在一定范围的潜在滑移体。4.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深埋老黄土隧道的潜在滑移面以及塑性区,得出了隧道拱腰处和仰拱底部剪切破坏,而塑性区大范围分布在隧道拱腰和仰拱底部,从理论计算上说明了隧道拱腰处存在潜在的滑移体。5.采用更强钢架和更厚喷混凝土厚度的对策来加强初支,经过数值分析计算,初期支护结构的主应力降低了16.5%,拱顶下沉变形量降低1.4%,左右边墙收敛变形量降低6.4%,对隧道大变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6.隧道大变形施工段DK390+708~+528采用套拱加固且在围岩土体变形控制住后再进行拆换的方法是可行的;未施工段DK390+200~+520通过增厚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增大格栅型号及主筋,并进行相应的注浆处理,结合施工监控量测,隧道的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
其他文献
低聚木糖具有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能,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啤酒糟是啤酒工业的副产物,除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
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到如今各个领域的翻译作品全面开花,中国的翻译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体,而是在社科、贸易、法律等各个方面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
为了探究氯化亚锡对黄羽肉鸡肝脏的毒性作用。本试验通过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200只(40.2±1.04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日粮中
子带综合形成超宽带作为一门新兴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旨在利用工作在不同频带的多部雷达,经过融合处理形成超宽带信号,从而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其无需改进原始雷达系统的
为探索抗菌肽的抑菌效果和临床效果,以及在畜牧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而进行了本试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的是牛津杯法。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和低浓度甲厂家生产的抗菌肽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等长收缩训练(IE)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52只雄性的SD大鼠(200±20)g,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O)、单纯心肌缺
近年来全球恐怖事件日益增多,结构连续性倒塌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位移性能,采用GSA与DOD设计指南,对比分析了纯钢框架结构、V型支撑与X型支撑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力
对于一种艺术的认识,只有与其它艺术进行比较才有可能在实质意义上加深对这门艺术的了解。古典绘画与翻译在审美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对古典绘画审美的了解有利于更清楚地了解翻
目的:新生儿皮肤巩膜黄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对新生儿黄疸关注,重点预防核黄疸的发生。主要通过剖析此病症在藏医学中的诊治及发生机制。另外,经过藏医古
“再生混合混凝土”是华南理工大学学者吴波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废弃混凝土回收再利用方式,即先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成尺寸较大的块体,然后直接和新鲜混凝土混合浇筑并振捣而成。与传统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相比,该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回收率更高,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然而,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合混凝土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比较薄弱,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同时,由于新旧混凝土存在强度差异,导致再生混合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