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生在大陆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o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两岸关系呈和平发展的趋势,台湾地区学生到大陆就读大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伴随着两岸交流发展壮大起来的大陆台湾学生群体是中国大陆境外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变迁与两岸关系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因此,本文以就读厦门大学的“台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大陆求学的适应情况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并探讨不同类型台湾学生在大陆所采取的不同适应策略。  实证研究发现,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的流动可以分为情感型流动和工具型流动。从生活、学业、社交、心理层面,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对台湾学生在大陆的社会适应情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学生在生活和学业层面基本可以适应大陆生活;在社会交往层面,台湾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内倾性和表征性的特征;在心理文化层面,对台湾群体认同度较高,保持对母文化的认同。在社会关系网络构建上,台湾学生以地缘和学缘为主要支撑建立起两类社会关系网络,通过正式的社团组织建立起“台湾关系圈”和“大陆关系圈”,通过非正式的小群体建立起私人关系群体。根据台湾学生流动动机和未来工作地点选择的不同,台湾学生的适应策略可以分为“同化”、“整合”、“分离”三种,其中,采取“分离”策略的占多数。  本研究认为,台湾学生社会适应的一般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大陆社会积极接纳台湾学生;另一方面,台湾学生多数采取“分离”策略,主动区隔。本研究将台湾学生的流动置于两岸关系之中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在增进台湾学生对大陆认同感上起到积极地作用,是联系两岸的重要桥梁。积极拓展台湾学生在大陆的“本土化”关系网络对促进两岸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源自于农业文明的乡土性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呈现出怎样的流变过程?文章以一个外出务工型村庄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定性研究方式,运用社会转型
论文采用ANSYS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复合建模方法,采用壳和单元梁单元建立了该副车架及纵梁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网格划分。对副车架工作中所处于的三种典
案情简介王某,女,27岁,2003年2月8日进桑植县城亲戚家拜年时,在街上碰到原来她曾工作过的小吃店老板杨某。杨某问王某现在做什么事情,王某便说:“现在没事做。”杨某便说:“
北美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与南美的伊瓜苏瀑布、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号称世界三大瀑布,而尼亚加拉瀑布为最大.它是从美国伊利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跨越美国和加拿大边界,突然跌
当爱默森把研究旨趣从二方组拓展到N方网络后,社会交换理论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它在随后的研究中被发展为“交换网络理论”。而卡伦·S·库克女士正是这一领域中的一位佼佼者
新移民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合背负着新城市化运动的使命,对于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符合现代化、城市化的时代需
社会资本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成为了多门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对象,各门社会科学都对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帕特南的理论中,社会资本是由共同体精神发展
湘西浦市古镇自宋朝年间就开始出现的“扒龙船”活动在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演变之后,成为了当地非常重要的一项民间节日庆典,即浦市龙舟节。时光荏苒,这项民俗活动在跨越了漫长的历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门禁社区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普遍的社区建设形式。而门禁社区的外在物质形式与居住在内部的居民的生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门禁社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群众性的劳动保护工作,去掉“群众性”三字,劳动保护工作就不是工会的一大特有工作,而成为企业行政的一项管理工作。群众性特点是由工会的性质决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