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复音词研究

被引量 : 44次 | 上传用户:kevinl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使我们对从魏晋六朝到清代初年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词汇面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比之过去汉语研究看重两头忽视中间的格局有了极大的改观,毕竟中古和近代汉语是从上古向现代的过渡,是研究中不可跨越的阶梯。但是在我们看到众多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对中古近代词汇研究的整体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过去我们的注意力都在疑难词语的考释上,发现了许多的新词新义,对我们阅读这两个时期的文献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这只是进行研究的起点,还不是词汇研究的全部。完整的词汇研究还要包括常用词的演变研究、构词法的研究、词汇断代史的研究以及完整的汉语词汇史的研究等等,所以更广大的领域需要(?)开拓。 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属于常用词的研究,我们首先选取宋代著名的笔记小说《夷坚志》作为研究对象。面对《夷坚志》的词汇系统,我们选择从复音词的角度进行切入,因为复音词属于语法范畴,涉及到构词法的问题,同时在把语句切分为复音词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依据语义的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兼顾语法和语义,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横的(?)纵的研究。我们先把《夷坚志》中的语句拆分为复音词,再按照复音词的种类进行分类描写,并对复音词的内部构成进行研究。在纵的方面,利用大型辞书对每一个词的源头进行发掘,找到他们的起点,使我们对每一个复音词在历史上的沿革都能有清醒的认识,达到历史研究的目的。((夷坚志》是一部具有口语色彩的文献,是作者收集记录的各地奇闻轶事、风土人情,能够反映宋代语言的基本面貌。书中必然会出现宋代流行在口语中的词汇,所以我们在关注常用词的时候,也密切注意到了《夷坚志》中的口语词汇,不仅是书中记录的口语词汇,还是书中反映出的口语词汇都进行收集,并尽量给与正确的训释。有的词汇是前辈学者发明的,但为了专书词汇研究的需要,我们仍然把他们收录进来。通过把《夷坚志》的复音词与大型工具书相对照,我们发现,书中部分复音词没有被工具书所收录,虽然有的并不常用,但作为工具书应该搜集全面,所以我们把这些失收的复音词也搜集出来加以整理,并尽量给与正确的注释。在使用到《夷坚志》的材料时,我们发现现代人对该书的整理、校勘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也一并列出,算作附录,放在全文的最后,以便向诸位方家请教。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本选题的目的和进行研究的方法,同时对洪迈及《夷坚志》这本书作了简短的介绍;第二章是对复音词的分类,对复音词内部构成的分析,我们只侧重分析了联合式的复音词,其它类型只是侧重于举例性质;第三章是对复音词的历时研究,根据复音词产生的历史时期,我们划分了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和宋代五个阶段,对其产生时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对《夷坚志》中记录的和反映出的俗语词进行整理,并联系前代和同时代的文献确定其意义;第五章是对工具书中失收的《夷坚志》中的复音词加以搜集,并利用历史文献确定其意义;最后的附录是我们提出的有关对《夷坚志》校点的一些认识。关键词:《夷坚志》复音词共时与历时俗语词失收校勘
其他文献
<正>绿色住宅室内设计已经成为当前住宅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装饰市场的日渐完善,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也逐渐改变了传统观念,在保证用户生活舒适的前提下,更为注重起环
地下水水位变化对于秦皇岛地区经济有着直接影响,为保证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时监测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情况。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中的BP算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根据199
电力安全工器具是用于电力基建、运行、检修、维护等工作时必备的专用工器具,其安全及正常使用,对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以及电网的稳定运行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全
正文:失恋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处于身心巨变时期,遭遇失恋时容易引起心理危机,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失恋危机及自杀行为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大动脉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但目前高速公路的路际景观与环境建设却差强人意。公路作为人与货物流动的载体,它本身属于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治的实现有赖于两个条件: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因此法治首先意味着“良法之治”。只有规制社
目前使用单台网络计算机应用服务器难以满足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需求,在网络计算机系统中引入集群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本文在已有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网络
中国自古就有律学研究的传统,也留下了丰富的律学典籍,但对大量存在的中立音现象却没有著述留世,这不能不说是律学研究中的一个缺憾。甚至坦率地说,以往理论界对中立音现象缺
学位
阿拉伯香药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伴随于中医药发展的绝大部分历程,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中国医药学家认真学习了阿拉伯人民在医疗上使用香药的经验,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