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山拉断式危岩体风险性评估与防治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承德市半壁山保护工程为依托工程,通过对研究区的现场调查,借助室内试验,查明半壁山崩塌的发育分布规律,分析拉断式岩体在循环冻融条件下的破裂机制,再从危险性与易损性的角度,评价分析危岩发生崩塌后的风险性,对其运动的距离和威胁范围等方面进行预测,将风险量化,反馈到实际工程中,最终采用优化的治理措施建议,将风险分析研究贯穿工程建设与使用的整个过程。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内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收集研究区的地质环境资料,通过对对半壁山危岩体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危岩体分布发育规律主要是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结构面特征和气象水文的影响,岩性和区域气候是引起危岩失稳的主要因素,破坏失稳方式多以拉断式(坠落)为主。(2)裂隙岩体冻融变形的影响因素及特征通过冻融应变试验得出不同含水状态的岩体一个冻融周期内的应变曲线存在差异,裂缝未充水岩体在冻结过程中没有冻胀现象。裂隙岩样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后产生了残余微应变。(3)冻融岩石的物理力学变化特征(1)物理特征:冻融作用引起的质量变化幅度较小。(2)力学特征:a.砂砾岩单轴压缩条件下以剪切破坏为主;不同含水状态的岩样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单轴抗压强度均成减小趋势。根据试样初始强度与冻融循环后强度分析计算其强度损失率,由计算结果可知: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单轴抗压强度损失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并且,经历相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后,饱和岩样的强度衰减幅度明显大于干燥试样的衰减幅度。b.饱水状态岩样的抗拉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成减小趋势,强度衰减基本呈线性。根据试样初始强度与冻融循环后强度分析计算其强度损失率。(4)危险性主要指的是危岩体形成灾害的可能性与到达所要保护工程的可能性,将岩性、地质构造、风化荷载、冻融循环情况、坡表植被覆盖情况等5因素赋值,用层次分析法判断各因子所占权重,运用RHRS法融合地质概况、地形特征、气象水文、岩块切割尺寸、崩塌规模、以往崩塌历史等因子,评价坡体危险性,得到量化危岩体风险性值。(5)易损性按照承灾体类型分类,分别评价固定承灾体与流动承灾体。首先计算出滚石到达建筑物时的冲击力,再按照规范计算出路面的抗冲击承载力极限值,固定承灾体的易损性用冲击与抗冲击对比得到概率,结合Peila和Guardini事件树概率分析,计算出最终每年事故死亡率,比较死亡率区分易损性的大小,确定易损性评价。(6)根据前文所分析的危险性评价与易损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半壁山危岩体的风险性值,再反馈给实际依托工程,优化治理措施。
其他文献
<正>RGP目前在日本等亚太地区以及欧美等国家眼科临床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深受眼视光界、眼科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及好评,如目前RGP占有率在欧美日应用情况比较:日本60%(饱和);美
会议
考虑传统动态光散射颗粒粒度分布测量用的反演算法复杂、精度不够、抗噪能力差,本文基于大数据思想,提出了一种动态光散射颗粒分布软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颗粒粒度分布形
鲜切果蔬因其具有新鲜、营养、方便、卫生、快捷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鲜切果蔬处理时由于遭受机械损伤,易发生褐变、质地软烂和微生物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导致货架期
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麦田中所发生的4种蚜虫的寄生蜂复合体进行了调查,主要的初寄生蜂有燕麦蚜茧蜂、阿维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桃瘤蚜茧蜂、麦蚜茧蜂、细长径蚜茧蜂、
本文根据高校档案管理中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问题,指出了平台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网络平台在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
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能源利用率低.提出一种低能耗的智能建筑集成微电网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其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微电网的能量管控系统进行设计。重点介绍该微电网储能装置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集成电路抗辐照设计及相关辐照效应机理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纳米工艺尺度下,器件尺寸持续缩减,电路工作电压不断
目的本课题围绕哮喘过程中ASMC的病理变化,根据“驱邪利肺”、“标本兼治”等中医治法理论,以名医经验方“过敏煎”中君臣配伍“防风-乌梅”药对作为干预手段,结合该领域研究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阻肺)患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知吸烟、汽车尾气、生物燃料等空气污染物暴露是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
饮用水嗅味问题是当前水处理面临的普遍问题,自来水厂混凝、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方法对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有限,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合适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环节显得尤为必要。针对此问题,本论文结合我国饮用水嗅味现状,选择反,反-2,4-庚二烯醛、反-2-辛烯醛、反,反-2,4-辛二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和β-环柠檬醛等五种醛类特征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不同氧化处理技术的可处理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