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是当前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1]。飞秒激光可设置的角膜瓣范围比角膜板层刀制瓣更广泛[2],但对于如何依据患者原有屈光状态、角膜结构设置角膜瓣的厚度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通过对同一患者双眼设不同厚度角膜瓣行FS-LASIK治疗屈光不正,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和视觉质量,探讨FS-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安全性,以及同一患者制不同厚度角膜瓣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变化可能的原因和作用机制,以期为FS-LASIK手术中制作角膜瓣厚度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09月至2019年08月在我院门诊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拟接受FS-LASIK的屈光不正患者27例(54眼),患者平均年龄为21.15±4.588岁;女性5例(18.5%),男性22例(81.5%),术前等效球镜度1.5D~6.0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每位患者双眼分为相差15μm的厚角膜瓣组、薄角膜瓣组,各27眼。采用德国鹰视FS200飞秒激光系统制作角膜瓣,记录术前性别、年龄,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acuity,BVCA)、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眼部参数,随访记录术后1天、1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压、等效球镜度,分别比较厚角膜瓣组、薄角膜瓣组手术前后结果的变化情况及两组之间结果的变化情况,对同一组内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的裸眼视力、眼压、角膜曲率的变化进行比较,对两组手术之间相同时间节点裸眼视力、眼压、角膜曲率的变化进行比较,讨论同一患者制作不同厚度角膜瓣FS-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分析FS-LASIK远期临床疗效稳定性。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的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眼部参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薄、厚角膜瓣两组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等效球镜度(0.70±0.37、0.74±0.54、0.56±0.40、0.65±0.55、0.61±0.38、0.57±0.34、0.56±0.34、0.47±0.30、0.57±0.26、0.54±0.34)、眼压(11.11±3.51mmHg、9.674±2.99mmHg,11.285±2.61mmHg、9.674±2.99mmHg,11.29±2.61mmHg、10.19±2.28mmHg,9.59±1.56mmHg、9.52±1.66mmHg)、角膜曲率(39.19±1.88、39.27±1.89、39.24±1.86、39.06±1.65、39.18±1.76、39.13±1.65、39.21±1.61、39.30±1.57、39.19±1.77、39.35±1.66)差异显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时间下术后等效球镜度、眼压、角膜曲率较术前等效球镜度(3.85±1.20、3.78±1.01)、眼压(14.48±2.50mmHg、14.48±2.10mmHg)、角膜曲率(42.56±1.37、42.56±1.19)均有下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04±0.043、-0.011±0.051、-0.038±0.056、-0.033±0.055、-0.063±0.069、-0.056±0.070、-0.041±0.058、-0.041±0.064、-0.052±0.051、-0.044±0.051)较薄、厚瓣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04±0.192、0.004±0.019)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时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达10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组间、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对结果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发生一例(95μm,薄瓣组)术后第一天结膜下出血,宣教、给与对症治疗后术后一周随访时出血吸收。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满意。同一患者双眼制不同厚度角膜瓣FS-LASIK术后临床疗效稳定,薄至90μm的角膜瓣手术安全性也是可以保证的,同一患者不同厚度的角膜瓣对术后早期眼压及等效球镜度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薄角膜瓣患者的角膜激光反应可能更明显,且更可能具有生物力学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