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胫骨应力性骨折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对比,重点探讨硬吊散联合体外冲击波在胫骨应力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福州总医院确诊的Ⅳ型胫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胫骨应力性骨折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对比,重点探讨硬吊散联合体外冲击波在胫骨应力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福州总医院确诊的Ⅳ型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X片、CT或MRI检查。依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下肢长腿石膏固定4~6周,之后恢复行走,避免涉及下肢的训练和站岗等活动至骨折愈合;B组:使用中等剂量冲击波,按照单侧皮质骨折治疗2次,双皮质骨折4次,每天一次冲击波,每次1000脉冲,连续2~4天完成,治疗后4~6周内患肢免负重,日常生活可辅以拄拐,4~6周后正常行走,避免涉及下肢的训练和站岗等活动至骨折愈合;C组:在冲击波治疗后即给予硬吊散外敷3周,每日一次,每天3小时;余处理同B组。之后病人每4周复查一次X片和CT、DOMS评分,并记录THT(治疗-愈合-时间)值、膝关节屈伸度、小腿周径,至骨折愈合。结果:1、60例患者中55例获随访,55例均骨性愈合。2、冲击波治疗应力性骨折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石膏固定组治疗4~6周后容易出现股四头肌力无力和膝关节僵硬。4、在治疗后4~6周,B组和C组未出现股四头肌力下降或关节僵硬。小腿周径未见明显差异。疼痛消失时间:A组为(10.78±2.80)周;B组为(8.71±3.22)周;C组为(6.64±2.23)周。THT:A组为(16.28±3.32)周;B组为(13.84±3.62)周;C组为(13.75±2.97)周,A组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对比显示: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硬吊散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胫骨应力性骨折具有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的石膏固定或冲击波治疗。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上的临床疗效及差异,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统
<正>培智学校的学生其智力比一般人水平明显偏低,在其行为上也有明显的障碍。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会比一般人要困难,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思维力、记
目的:探讨比较在成人心脏直视术中低温含血停跳液和晶体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纳入有关成人心脏直视术中比较低温含血停跳液
背景:外固定支架是目前骨折微创理念治疗的重要工具。早期外固定支架仅用于创伤后的暂时固定,随着新材质地产生,人们对骨折:愈合过程认识的加深及对生物力学的重视,使其成为了
通过专家调查法、访谈法获取相关的数据,利用SWOT定量模型,分析了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因素和外部机会、威胁因素;构建战略四边形,计算出战略方位角θ和
通过对茶油瓶装储藏过程中过氧化值定期跟踪检测,初步探索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茶油过氧化值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对于影响茶油储藏过氧化值的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椎间融合器:骨块、骨笼、钛网于L4-5椎间置入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后,通过测定腰椎在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方向的位移,应用统计学分析客观的比较
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对笛卡尔提出了尖锐的批判,指出笛卡尔把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做法,实际上是对存在者与存在的混淆,同时,笛卡尔的核心命题"我思故我在"及其相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征程,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如今的全面深化改革,四十年间全国劳动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前行,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工业大国、贸易大国
目前病理标本大多采用人工管理模式,费时费力,容易出现标本错检漏检的情况。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病理标本实时追踪与自动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无源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