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根腐病菌的荧光标记及其与小麦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aker)是一种能侵染小麦、大麦、燕麦等谷类作物的土传真菌。除了侵染作物的根引起根腐病外,小麦根腐离蠕孢还能侵染作物的叶,引起叶斑病,造成作物的地上部分枯死等症状。近年来,荧光蛋白在动物、植物及病原真菌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荧光蛋白标记的真菌可以直观地观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侵染和定殖,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fp基因导入B. sorokiniana菌株Bs-1中,对转化子进行荧光表达、PCR验证、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和胞外酶代谢分析。选用与野生型菌株表现相近的转化子Bs-GFP研究B. sorokiniana对小麦品种矮抗58根和叶片的侵染过程。结果发现转化子Bs-GFP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表达明亮的绿色荧光,利用基因特异标记扩增证明gfp基因被整合到真菌的基因组中。对GFP标记菌株Bs-GFP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特性分析表明,gfp基因在转化子中能稳定地遗传,菌落的生长速度和胞外酶代谢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菌株Bs-GFP可以在小麦的地下和地上部分引起病症,而且与野生型菌株Bs-1在小麦植株根系和茎基部组织定殖的数量(即CFU值)相近。利用GFP标记的B. sorokiniana菌株侵染小麦,发现在侵染早期,根尖和分生区病原菌定殖较少,随侵染时间的延迟,在根内出现孢子及菌丝,侵入根内的病原菌大多集中在细胞的间隙中,也有少部分菌丝穿行于细胞内。在根的某些颜色较深的病斑部位没有发现菌丝的定殖;而在叶部的病斑上却能观察到大量菌丝的聚集,且菌丝交织成网状。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感病品种矮抗58中,病原菌侵染在早期就可导致根内线粒体的大量降解,而在病原菌生长较快的区域,线粒体却是大量增殖的,为病原菌的进一步扩张提供能量。而在叶部组织,发现大量叶绿体结构已经变异,并且发生了很严重的质壁分离现象,叶肉细胞内可见大量线粒体及其他细胞物质的降解,细胞趋于死亡。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B. sorokiniana,为揭示这种土传真菌与小麦的互作提供一种直观的观察方法,解决常规方法和其他标记(例如GUS基因标记)等破坏性方法不能进行活体、连续观察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为世界各国瞩目。课例研究是由日文直译而来,是指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课例研究提倡学生是课例研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进化保守的PI3K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在整合环境信号如氨基酸,能量和生长因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T细胞分化与细胞代谢的调节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重庆双碑隧道为实际工程背景,按照该双碑隧道加宽段与普通段的实际开挖断面尺寸、围岩和初期支护材料参数以及施工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迈达斯GTS模拟隧道加宽带施工过程,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从1956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应用前景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优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等词汇冲击着人们
以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喷施0.2m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4周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并分析了幼苗茎叶中大量、微量元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
研究了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过程,寻求判断启动完成的快速、简便、合理的方法,为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挂膜提供理论依据。控制水力负荷在0.022 m3/(m2·h)即HRT为14 h,水温为
[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目前糖尿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2006年估计,全球约有2.46亿
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存在着城乡背景不同的差异,由此而产生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薪资、技能、理性程度、信息及交易费用等因素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与城市籍大学生
20世纪70年代,中国南海、东海相继发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依据《公约》沿海国可以享有200海里的管辖区域,在该区域内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