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物化理论四重维度研究——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的解读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13751412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与物化作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重要理论,是学者们热衷于研究和阐发的对象。学界关于两者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缺乏将两者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对比性的研究。此外,异化与物化理论虽已提出了多年,时代也发生了转换,但是异化与物化仍可用于观察和解读当代社会,这可以从近些年中外学者积极借助异化与物化来指认当代社会病症中看出来。因此,研究异化与物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有进一步研究异化与物化的必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中分别系统的论述了异化与物化。本文立足于这两个重要文本,将异化与物化作了以下四个维度的比较:概念内涵、产生的根源、所根植的哲学思想以及扬弃路径。通过研究和分析,在异化与物化理论的内涵比较中,指出了马克思为非异化的人的本质作了三个规定:一,必须与自然界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二,能够从事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三,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这一前提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出现了四重异化:与非异化的人的第一个规定相违背的即是劳动产品的异化;与非异化的人的第二个规定相违背的即是劳动的异化;与非异化的人的第三个规定相违背的即是人的类本质和人相异化;由这三重异化推论出了人同人相异化。此外,还沿着“Sache”(事物)和“Ding”(物)的区别,分析物化(Verdinglichung)和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两者的包含关系,论述了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物化I,人的劳动力等特质物化为商品;物化II,物之间的关系掩盖劳动者的社会关系;物化III,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作物的固有属性。
  在异化与物化产生的根源分析中,回应了学界关于异化劳动的“循环论证”问题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马克思认为异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进程的结果。此外,还指出了物化的产生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异化与物化所根植的哲学思想的论述中,认为异化所根植的哲学思想乃是处于唯物史观形成期的人本主义,而物化所根植的哲学思想乃是唯物史观。
  最后,在探讨异化与物化的扬弃路径时,指出异化的扬弃是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而物化的扬弃只能是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瓦解来实现。
其他文献
期刊
“多村一社区”型农村社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农村生活服务社区化、村民生活方式市民化的一种基层社会形态和发展载体。其党组织建设工作是围绕着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社区各下属支部和党小组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为主要内容开展的,并依托自身在社区党建过程中形成的组织资源整合优势、社区治理优势、村域经济一体化优势,
期刊
期刊
会议
会议
会议
报纸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必要责任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理论传播的通俗化和理论向实践方向的具体转化,本质上是追求全民认识、理解、认同并乐于主动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有效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