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录片中信仰仪式的美学变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p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借助“仪式思维”的视角,以新时期的人文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仪式过渡层面分析中国纪录片中政治信仰和生命信仰仪式的美学变迁。在“过渡”过程中,人文纪录片中注重权力宣示的“结构”模式和注重生命延续的“交融”模式互相作用,在这两种模式形成的张力中产生了艺术。人文纪录片中整体信仰仪式表现为从政治信仰逐步过渡到政治信仰与生命信仰交织的状态,最后逐渐形成以生命信仰为主导的交融状态。本文的立足点是杨庆堃对中国宗教信仰中的“扩散性”特征以及范热内普对仪式研究的“分隔——边缘——聚合”三步过程理论,同时还使用了黑格尔《美学》中提到的三种艺术类型。改革开放以后到90年代初,中国纪录片的美学类型属于象征型艺术,信仰仪式主要以固化政治信仰的公共崇拜为主,“天人合一”的审美范式对应着国家社稷崇拜;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年,古典型艺术占据主导地位,公共崇拜与私人信仰的交织拓展了“家庭”私人空间,“祖宗崇拜”延伸出现代的伦理社会和个体的生命信仰;体制内纪录片的社稷崇拜的现代性内核是“天下观”,“天命”崇拜则延伸为“革命崇拜”;从新世纪初年至今,人文纪录片进入了浪漫型艺术时期。访谈手法的运用,使得审美主体能够摈弃现实的偶然性,最终达成与自身理念的和解。基于公共崇拜的权力宣示仪式转向了个人生存仪式,仪式过程进入了“交融”时期,纪录片起着打破僵化社会结构,重新恢复主体活力的作用。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演变,指出基于“天祖崇拜”的世俗权力崇拜是中国人信仰的底色,形成了权力优位型的信仰模式;第二章探讨象征型纪录片中政治信仰仪式的呈现。第三章和第四章属于古典型纪录片的研究部分。第三章着重从开拓私人信仰领域,强化生命信仰仪式的角度出发,探讨分隔仪式的艺术呈现。第四章则强调过渡仪式中的公共崇拜。第五、六章探讨浪漫型纪录片中公共崇拜和私人信仰交织的演变,第五章探寻“直接电影”的哲学基础,第六章从“真理电影”的风格出发,通过浪漫型艺术中的“精神的和解”来研究“交融”仪式所具有的活力。最后的结论为在中国纪录片中存在着公共崇拜和私人信仰的对立,仪式上表现为“结构”和“交融”模式的博弈,作为“宰制力量”的“结构”仪式设定层级,呈现“反抗精神”的“交融”模式恢复主体的活力,最终进入到一场争夺文化权力的场域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杞鹿健肾颗粒对中老年肾气虚证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肾气虚患者90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药用杞鹿健肾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药用桂附地黄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内容不再以通史或编年史的方式呈现,而是通过对内容进行精选之后,以一些专题方式加以呈现,它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与空间范围,避免与义务教育阶段
王熙凤和曾思懿分别是《红楼梦》和《北京人》中的当家少奶奶,对他们的比较,可以了解文本所反映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人物命运的演变,了解文学作品继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
基于《美国宪法》及其27条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英汉对照版本为语料,利用WindowsWord中的查找与定位功能,对比分析两个文本中核心情态动词的使用及分布特点,并对其
<正> 昭平县东汉墓,是1963年全区文物考古普查时发现的。其中以北陀公社的乐群、风清等地发现最多,黄姚公社的界塘和樟木公社的大同发现较少(图一)。1963年,区博物馆曾在黄姚
伴随着国内外财务舞弊事件的频发,内部控制成为了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作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方式之一,内部控制在提升上市公司运作管理水平、规避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广泛搜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最新进展,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动态生产数据等资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