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双重上市公司的IPO融资行为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h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重上市意味着一家公司跨国或跨境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证券市场上市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中国境内企业也开始到境外融资上市。通过境外上市,企业拓展了更多的融资途径,募得更多企业运行所需资金。同时,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双重上市也越来越频繁,其中大多数是A+H双重上市,即是既发行H股又发行A股的公司。由于中国独特的经济体制与证券市场环境,企业的双重上市也呈现很多与西方不同的特征。通常情况下,为了在证券市场上受到更多的监督或监管,公司倾向于进行双重上市,以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因此西方企业双重上市的过程,通常是先在不成熟的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然后才到成熟的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相反地,中国公司的双重上市路径大多数是先到境外上市,然后才回到境内上市。
  通常情况下,在监管更严苛的市场上IPO的融资效率也越高,因此西方资本市场双重上市多采用“先国内再国外”的方式,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的企业大多先发行H股,然后才回归A股。此外,通过考察中石油、工行到农行的IPO,可以看到中国A+H双重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都很大,并且屡次刷新A股市场的IPO融资规模记录;而与巨大的融资规模伴随的却是众多公司难以令人满意的长期业绩。这些现象引发了很多争议:在港上市的境内企业发行A股的动机是什么呢?H股公司回归A股是否有利于借鉴香港资本市场的规则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市场呢?A+H的双重上市模式到底对上市公司的IPO效率带来什么影响?
  事实上,自从1993年中国出现第一家A+H双重上市公司以来,国内学者关于双重上市、IPO抑价和融资效率三者的关系做了很多研究,包括双重上市的市场反应、长期绩效、股票价差等方面。但是由于实证方法、样本数据的原因,仍然欠缺有力的解释。本文试图综合运用随机边界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及更加丰富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来验证A+H双重上市公司在IPO抑价、上市路径以及大规模融资与融资效率等方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全文包括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和框架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简要回顾中国双重上市的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双重上市的路径,简要阐述了双重上市的动机。随后笔者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研究A+H双重上市的IPO融资现象,通过提出研究假设,继而采用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来剖析研究结果。最后,简要说明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双重上市、IPO定价效率以及融资效率。本章首先总结了关于双重上市的国内外文献。对于双重上市的国外文献,主要针对公司治理机制、信号机制、投资者认知机制进行了回顾;对于双重上市的国内文献,主要从双重上市的动机、A股和H股的价差及成因、长期绩效、投资效率、溢价及其动因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然后对IPO抑价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主要基于对称信息理论和非对称信息理论回顾了国外IPO抑价理论,其中基于对称信息理论回顾了保持控制权假说理论以及避免诉讼假说理论;在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如下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累计投标询价机制模型、信息的级联假说、信号理论以及赢者诅咒假说。而对国内IPO抑价的总结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信号假说、博弈模型假说、持股锁定期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行为金融学假说以及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提出的理论。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现今IPO抑价的数理统计和实证研究仍然缺乏恰当的解释。而且简单的回归分析方法不能解释IPO抑价现象。但是随机边界分析方法却为研究IPO抑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回顾了有关双重上市融资约束的相关理论,从理论的角度概述了双重上市的融资行为。
  第三章回顾了A+H双重上市的发展历程,并进行了特征分析。笔者将中国A+H双重上市的发展历程分为了五个阶段:摸索阶段、停滞阶段、逐步恢复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和融合繁荣阶段。回顾A+H双重上市的发展历程,有利于从时间链条的角度全面地了解双重上市,并且可以了解中国双重上市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和政策背景,有利于后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随后笔者就A+H上市公司,分析了公司特征和市场特征。通过分析境内企业公司治理问题、A股和H股市场融资机制的差异、境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可以从公司治理和市场的角度了解H股回归A股上市的制度和市场动因,从而让更好地理解A+H双重上市。
  第四章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章首先运用信号传递机制对本文研究假设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同时提出本文的三个研究假设。随后概述了随机边界分析方法,进而构造了随机边界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得到定价效率和融资规模效率。因此针对随机边界模型,笔者选取1992-2012年间的1816个样本数据,并对相应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定义,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到了定价效率和融资规模效率,并针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随后,笔者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变量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将控制变量分为公司变量、中介机构变量、市场变量、其他变量四类。为了能够定量回归分析,笔者把某些定性变量设置成了虚拟变量。样本区间为1992年-2012年,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避免数据中的异常值,笔者剔除了部分样本,最终得到1816家样本用于检验假设,其中A+H双重上市公司有46家。随后笔者对变量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修正了White异方差的OLS回归分别对三个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并且对实证结果做了相应的解释。
  第五章则对A+H双重上市对IPO融资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总结,得到最终结论:A+H双重上市行为和IPO定价效率、单位权益发行价格、融资规模效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中假设一、假设二和假设三都没有得到支持;反而它们的备择假设都得到了显著支持。说明A+H双重上市行为不但没有给公司带来预期的IPO溢价,相反地却导致来了更高的IPO抑价。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A+H双重上市公司的IPO抑价与股票发行数量显著正相关。其逻辑可以概括为:因为公司的股票发行规模很大,所以发行人和承销商被迫采用低发行价策略,从而使得公司成功上市,与此同时单位权益发行价格、IPO定价效率、融资规模效率却降低了。然而正是由于大规模的股票发行数量,A+H双重上市公司在较低的发行价格下,仍然可以不断刷新A股融资规模的历史记录。随后本文还提出了对中国上市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两点:
  (1)本文引入随机边界分析来度量IPO抑价,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定价效率和融资规模效率。随机边界模型中参数服从正态分布而不是截尾正态分布,提高了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在随机边界模型的应用上,区别了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与产出变量的决定因素。
  (2)本文选取了自1992年到2012年底的1816家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A+H双重上市公司有46家。较之以前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样本较充足。并且从发行规模的角度来分析A+H双重上市的行为对IPO融资的影响。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本文的总体样本数据充足,但是为了保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和避免异常值,笔者在处理原始数据过程中不得不剔除很多不满足条件的样本,最后只剩下46家A+H双重上市公司,它们只占全部65家A+H双重上市公司的71%,因此采用这部分数据能否代表全部双重上市公司并得出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就目前的实证结果来看,这个不足并未对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A+H股双重上市公司必然越来越多,未来上述问题相信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他文献
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对于影子银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各学者从影子银行的内涵、外延、影子银行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影子银行在2008年后快速增长,其庞大的规模以及潜在的风险引起了学者以及监管层的关注。在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影子银行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与国外有很大差异,国内学者在研究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内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推出,交易不到4年,是中国的新兴金融市场代表。其合约标的物为沪深300股票指数,与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极强联动性,因此能比较全面反应中国股市的整体走向。而金融市场不同的交易机制,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行为和市场的质量均会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发现的过程。相较于证券市场而言,股指期货市场具有成交活跃、T+0的交易制度且允许卖空买空等特点。另外期货市场以机构交易者居多,市场理性交易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