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稻纹枯病菌病毒组分析及三个新RNA病毒分子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是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可引起水稻、小麦和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纹枯病。由于生产上缺乏对纹枯病高抗的品种,在中国,水稻每年因该病损失约60亿公斤稻谷。真菌病毒(Mycovírus)在病原真菌中广泛存在,多数对寄主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少数可以改变其寄主的致病力,导致寄主致病力衰退,甚至导致其丧失致病力,因此,那些可以减低寄主致病力的真菌病毒具有防控真菌病害的潜力。另外,真菌病毒是病毒域重要组成部分,高通量从水稻纹枯病菌中发现并研究病毒分子特性,将为研究病毒多样性进化、分类和生态学等提供大量的新病毒材料。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分离自湖北省的水稻纹枯病菌中的病毒种类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三种新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分子特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水稻纹枯病菌中病毒存在丰富的多样性,鉴定出150个病毒序列,代表150种病毒。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冈市、随州市、咸宁市和襄阳市等5个不同地区的罹病水稻上,分离纯化518个纹枯菌菌株,进行宏病毒组测序,共获得约40Gb的数据。通过序列拼接及序列分析,获得与病毒相关的150条部分或完整的单一序列contig,并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了 RT-PCR验证。结合序列分析,Contig所代表的病毒按照核酸类型进行划分,多数病毒基因组为ssRNA,占74%;其次是dsRNA基因组,占25%;以及dsDNA基因组的病毒,占1%。其中132个contig所代表的病毒与已报道的病毒有同源性;18个contig所代表的病毒不能归于已分类的病毒科属中。这18种病毒(contig)包括3种+ssRNA病毒、14种dsRNA病毒和1种dsDNA病毒,通过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它们可能属于新病毒科的病毒。132种病毒可以归属到13个病毒科(或目)之中。有1个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病毒、4种Serpentovirales目病毒和13种单股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病毒等18种负链RNA病毒,其中14种病毒与已知负链RNA病毒一致性在26-68%之间,属于新发现的负链RNA病毒。有75种线粒体科(Mitoviridae)的病毒,其中72种病毒与已知线粒体病毒一致性在28-80%之间,是新发现的线粒体病毒。分别8条和12条Contigs的序列所编码的蛋白与双分病毒科病毒(Partitiviridae)的甲型双分病毒属(Alphapartiviruses)的RdRp和外壳蛋白具有显著的同源性,它们所代表的的病毒为双分病毒;有6种减毒病毒科(Hypoviridoe)的病毒,它们与已知的减毒病毒科成员有48-59%的一致性,其中Firstcontig133所代表的病毒在减毒病毒科中具有属水平上差异,代表一个新属。有4种泛欧米尔病毒科(Botourmiaviridae)病毒,它们与已知泛欧尔密病毒的一致性在31-39%之间,属于新发现的病毒,其中Firstcontig5162代表的病毒属于稻瘟病菌欧尔密病毒属(Magoulivirus)的新种,另外3种病毒可能代表泛欧尔密病毒科的新属。有3种内源RNA病毒科(Endornaviridae)病毒,它们与已知内源RNA病毒的一致性在35-40%之间,属于是新发现的病毒,其中contig’6356所代表的病毒独立于甲型内源RNA病毒属和乙型内源RNA病毒属之外,可能代表内源RNA病毒的一个新属。有3种全病毒科(Totiviridae)病毒,它们与已知的全病毒科的病毒一致性在29-50%之间,均属于新发现的病毒,其中,contig3225所代表的病毒与原生动物源的全病毒(Giardiavirus)具有最高的同源性,是Giardiavirus属的成员。另外,发现4种分别属于巨型双分RNA病毒科(Megabirnaviridae)、镰孢菌病毒科(暂定)(Fusariviridae)、真菌甲型病毒科(暂定)(Mycoalphaviridae)病毒和裸露病毒科(Narnaviridae)的新病毒,其中,与白纹羽菌巨型双节段病毒1有73%一 致性,是巨型双节段病毒属(Megabirnavius)的一个新种;Contig17739 代表的病毒与 Rhizoctonia solani fusarivirus 1 有 70.0%的一致性,属于不同的新种;contig30143所代表的真菌甲型病毒与Rhizoctonia solani alphavirus-like 3 有 58.0%的一致性;Contig927 所代表的裸露病毒与 Changjiang narna-like virus的一致性为28.3%,可能与其存在属水平上的差异。从菌株XY74中鉴定了一种新的甲型内源病毒,命名为茄丝核菌甲型茄丝核菌内源 RNA 病毒 1(Rhizoctonia solani alphaendornavirus 1,RsAEV1/XY74)。测定了 RsAEV1/XY74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分子特性进行了研究。RsAEV1全长含有16747个核苷酸,5和3端非翻译区分别有51和74个核苷酸,均形成一个典型的RNA发夹结构。与其它内源病毒不同是RsAEV1/XY74基因组3’末端不含poly(C)结构。RsAEV1包含一个ORF,编码一个5539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多重比对分析发现,该多聚蛋白含有甲基转移酶、RdRp和解旋酶三个保守结构域,以及一个半胱氨酸富集区。RsAEV1与已报道内源病毒有同源性,但一致性均在50%以下。基于保守结构域及多聚蛋白多重比对及聚类分析,表明RsAEV1与甲型内源病毒属的成员聚为一支。因此,RsAEV1是内源病毒科甲型内源病毒属的新成员。此外,RsAEV1也编码一个未知功能的动物(如老鼠等)所特有的D123蛋白结构域,推测该病毒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动物中获得D123蛋白结构域。水平传播和致病性测定表明,RsAEV1病毒的侵染不影响纹枯菌的菌落形态和致病力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从菌株XY74中鉴定出一种与镰孢菌病毒(fusarivirus)有同源性的+ssRNA病毒,命名为茄丝核菌镰孢菌病毒 4(Rhizoctonia solani fusarivirus 4,RsFV4/XY74)。除poly(A)结构外,RsFV4病毒基因组全长10838nt,推定有4个开放阅读框(ORF1-4)。ORF1编码含有两个解旋酶(DEXDc和Viral Hel)保守结构域的多聚蛋白,含786aa;ORF3推定编码含有1549aa的多聚蛋白,包含RdRp、DEXDc和Viral Hel三个保守结构域;ORF2(503aa)和ORF4(54aa)均编码功能未知的蛋白。基于RdRp多重比对和聚类分析,表明RsFV4与已报道的镰孢菌病毒有相似性,隶属于镰孢菌病毒科的新成员;但是,RsFV4的基因组结构与已知镰孢病毒在基因组大小、基因组结构等方面显著不同,RsFV4在镰孢菌病毒科中拥有最大的基因组,更重要的是RsFV4拥有4个解旋酶基因,据我们所知,这种现象在已知病毒中还未见报道。因此,RsFV4可能代表镰孢病毒科中的一个新的病毒属,命名为巨型镰孢菌病毒属(Megafusarivirus)。在PDA上进行病毒水平传播试验,证实RsFV4侵染对纹枯菌的表型无明显影响。在菌株XN84中鉴定出一种基因组大小为22219nt的病毒,命名为茄丝核菌巨型担子菌病毒(Rhizoctonia solani megabasidiovirus 1,RsMbV1/XN87)。RsMbV1 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ORFA和ORFB),其5’和3’非翻译区长度分别为826个核苷酸和1161个核苷酸,两个ORFs被825核苷酸的非编码区间隔。ORFA编码含有2009个氨基酸的蛋白,含有解旋酶1(helicase1)和富含脯氨酸的保守结构域,聚类分析发现helicase1隶属于解旋酶超家族1(SF1),但与来自细菌的解旋酶聚为一簇,表明病毒与细菌间曾发生过水平基因转移事件;RsMbV1的SF1与侵染哺乳动物的病毒的SF1也有同源性,其中包括隶属于套式病毒目的冠状病毒,它们聚为一支,表明RsMBV1或类似病毒与套式病毒的祖先发生过基因水平转移。ORFB编码一个4459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包含类木瓜蛋白酶、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和解旋酶(helicase2)等三个保守结构域,其中helicase2属于解旋酶超家族SF2。聚类分析表明ORFB编码蛋白与减病毒科的成员的蛋白聚为一簇,与 Rhizocotinia solani hypovirus 1 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s 2 分别有 49.32%和27.85%的一致性,表明RsMbV1与已知减病毒科成员同时存在显著差异。RsMbV1含有隶属于两个不同解旋酶超家族的解旋酶功能域,且其基因组是已知真菌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组。基于RsMbV1中含有两个不同超家族的解旋酶基因分析,推定该病毒经过两次基因水平转移从而进化成一个重组病毒。RsMbV1能够突破营养体不亲和性,通过菌丝接触水平传播至菌株190中,且导致病菌致病力显著降低,并致其菌落形态轻微异常,但对菌丝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影响,具有潜在的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潜力。总之,本文研究了来源于湖北省五个地区的水稻纹枯菌中携带的病毒种类,鉴定出了 150种病毒,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未报道过的病毒,研究结果显著丰富了病毒的多样性。深入研究了隶属于内源病毒科的RsAEV1/XY74(16747bp)、隶属于镰刀菌病毒科的RsFV4/XY74(10838nt)以及与减病毒具有亲缘关系的RsMbV1/XN87(22219bp)等3种病毒,发现它们的基因组结构与已知的病毒的具有显著的区别,属于新发现的病毒。本论文研究结果为探讨病毒多样性、进化、分类、生态特性及其生物防治应用等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新观点。
其他文献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能形成内生芽胞和伴胞晶体的革兰氏阳性菌。在芽胞形成过程中,大多数Bt的伴胞晶体随着母细胞裂解会被释放到环境中从而与芽胞分离;但也有少数Bt在母细胞裂解后,伴胞晶体位于芽胞外壁内侧而与芽胞不分离,这种现象称之为晶胞粘连(Spore-CrystalAssociation,简称SCA),位于芽胞外壁内侧的晶体被称为粘连晶体。B
学位
鄂西高山蔬菜基地的大白菜长期连作种植,导致根肿病大范围爆发,严重制约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Streptomyces alfalfae XY25T是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菌,具有抑制作物连作障碍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大白菜种植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法,对施用Streptomyces alfalfae XY25T后根肿病的发病情况、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
学位
基因改造技术在昆虫中的利用和发展推动了医学和农业的进步,害虫遗传防治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主流的害虫遗传防治技术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最多的RIDL技术依赖四环素,而四环素的大量应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实现更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害虫防治效果,本实验尝试开发一种不依赖抗生素的害虫遗传致死技术。本实验首先提出“鸳鸯染色体”的概念,即一对同源染色体A和B,AB共存则昆虫存活,分开
学位
味觉与摄食行为密切相关,动物利用味觉确定食物来源、保持营养平衡以及防止摄入有害物质。鲜味被认为是区别于咸、酸、苦的令人愉快的味觉,味觉受体第一家族1型(taste receptor,type 1,member 1,T1R1)和味觉受体第一家族3型(taste receptor,type 1,member 3,T1R3)是哺乳动物最主要的鲜味感知受体,鲜味信号通过T1R1和T1R3形成异源二聚体传导
学位
目前,单波段枪瞄镜只能获取目标的单一属性,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图像频谱不足,识别效率低的问题;多波段枪瞄镜采用分离式结构,其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性较差,会影响后期目标识别的准确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由低照度CMOS探测器与非制冷长波红外探测器组成的双波段共孔径枪瞄镜光学系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技术指标要求以及综合考虑影响图像融合的因素,提出设计方案,并对低照度CMOS探测器、非制冷长波红
学位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较差,单一的防护涂层防护效果有限,复合涂层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而现存的镁合金复合防护涂层不具备自修复能力,镁合金在服役过程中可能会遭到磕碰、划伤、环境腐蚀而导致涂层失效脱落,致使镁合金基体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发生腐蚀,这极大地制约了镁合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发一种具备自修复能力的复合防护涂层,
学位
我国是全球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大,单产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造成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种薯的退化,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是解决种薯种性退化的有效措施。现有种薯的生产体系是以试管苗或试管薯为基础生产微型薯进而生产商品种薯。本研究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对健壮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及试管薯和微型薯的生产技术进行优化,继而探索一种可周年化生产、大小介于试管薯和微型薯之
学位
烟尘环境下的目标探测会出现图像信息模糊、细节缺失、探测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针对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暗通道去雾或图像增强等处理方法已不适合烟尘环境等恶劣环境下的目标探测,基于异源图像融合的多光谱目标探测技术可解决烟尘环境中无法探测目标的难题,同时针对烟尘环境下目标探测并不局限于PC硬件平台,本文针对FPGA的特点,对多光谱配准融合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FPGA图像融合设计搭建了多光谱目标
学位
二维材料因其丰富的理化性质、多样的制备手段以及易于调控,成为近几年低维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二维材料表面通常不存在悬挂键,因此很容易构造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发挥两种或者多种二维材料的优势,为光电子、生物医学、光纤激光器、光电探测、超光谱成像的光敏器件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首先,本文构建了双层Bi2Se3/Mo Se2范德华异质结,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了异质结的能带结构、电荷
学位
对唐代墓志的书法艺术研究中,行书墓志是很容易被学者忽视的。唐太宗对二王行书的推崇,开创了行书入碑的先河,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集王圣教序》是集王字入碑的开始,也是行书刻碑的先河之一。本文要研究的《马国诚墓志》也是受《集王圣教序》书风的影响。《马国诚墓志》是新见的晚唐行书墓志,目前国内外并无关于此碑的书法风格研究,此碑同样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本文以《马国诚墓志》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