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机理研究与仿真实现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h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工科学生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国家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需要技术的创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未来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作为工科大学生培养主体的高等工程教育,多基于实践经验的角度展开,缺乏人才成长层面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当前关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往往囿于理论层面或某一侧面。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课题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思路,即基于创新能力发展之理,发掘触发之机,进行科学理论支撑之上的培养体系建构。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   (1)在大量阅读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前关于“能力”、“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界定。   (2)以能力发展的载体一问题解决为基本框架,研究“问题解决-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过程机制:结合迁移机制,给出“创新能力发展之理”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在“问题解决-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知结构迁移、动机迁移与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迁移不断实现的。   (3)在对“能力”、“创新能力”界定和“创新能力发展之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创新能力发展”仿真模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能力表征:二是问题解决过程交互模型的建立;三是问题解决与能力发展关系模型的建立.   (4)基于NetLogo平台,设计并实现能力仿真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仿真平台的有效性。   (5)结合具体案例,对仿真平台的应用进行说明;基于对“创新能力触发之机”的初步分析,对仿真平台的扩展进行初步设计.   本文的创新之处: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思路;将工业工程的思想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系统仿真技术,基于NetLogo工具。搭建和实现能力仿真平台;该平台具有预测(学生能力发展趋势预测)和分析(能力发展瓶颈原因分析)两大功能,为教学人员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提供参考,从而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辅助支持.
其他文献
旋转机械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向着高转速、高功率、高可靠性、大型化、可测试性的趋势发展,其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识别已成为企业保证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前提。旋转机械
煤矿充填采煤技术是当前采煤方法中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和地表下沉控制最有效的开采方法。本文根据周源山煤矿现场实际,选用当地“废弃”物(粘土)为主要成分,制备符合煤矿“三下
为鼓励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涉农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确保
期刊
车辆行驶平顺性是影响乘员乘坐舒适性或货物完好的重要因素,并波及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影响到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行驶平顺性已成为同类车辆在市场竞争中争夺优势的一项重
随着人类对锌的需求日趋增加以及锌资源日益枯竭,开发和利用氧化锌矿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然而由于氧化锌矿物种类繁多,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较细,可溶性盐含量高,目前常规浮
一、领悟精神抓部署rn高素质农民发展问卷调查,是编写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促进农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检验和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成效、研判乡村人才打造途径、调控
期刊
煤炭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动力灾害频发,井下工作面温度、湿度大大增加,工人几乎没有办法进入工作面作业,因此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必须大幅度减少井下作业人数,并最终实现无人化开采,急倾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近些年来,薄煤层开采逐渐得到重视。论文针对薄煤层的特点,研究了薄煤层对拉工作面的开采技术,对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潞
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农广校在积极践行“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的基础上,转变思路、开拓创新,搭建四个服务平台,在“扶”和“育”上下功夫,激发农民自身发展内生动力,
期刊
我国西部矿区普遍赋存有倾角介于35°~55°之间的大倾角煤层。与近水平或缓斜煤层不同,大倾角工作面老顶岩层沿走向和倾向都能形成铰接结构。顶板的倾向结构和走向结构对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