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成熟和普及,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领域的渗透进一步加深,由此产生了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优秀的企业管理系统,并逐渐建立起覆盖政府部门、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和普通消费者的社会电子商务网络。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出现了客户导向、业务外包、专家系统、应用软件、自助服务等新趋势,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其说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运用,不如说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历史创新。它将改变HRM的工作方式,丰富HRM的内涵,提高HRM对企业战略的价值,改善HRM从业者的形象;同时,它也对企业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员工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经历了薪资计算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和eHR系统四个发展阶段。在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还在逐渐由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转变的情形下,eHR虽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原因之一是很多企业并未真正理解eHR的深刻内涵,仅把它理解为某项职能的计算机化,而实际上,eHR不仅是一套基于Internet的软件系统,更是一个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另外,eHR理论本身也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管理的落后、人才的匮乏、行业的混乱、市场的无序等问题都是当前eHR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企业实现eHR的途径大多是与专业供应商的合作开发或直接购买,这样既可以节省很大的精力又能保证系统的质量。目前从事eHR系统开发的国内外厂商有很多,有以SAP等为代表的实力型跨国软件企业,也有如金益康等特色型国内专业供应商,还有许多从事着某些单一职能系统开发的不太知名的中小型软件公司。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结合自身管理状况,共同做好需求分析和系统规划;企业自身则需要重视eHR基础条件的建设,按照规范的流程和全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打造自己的eHR系统。同时要防止陷入常见的四大误区。本文的特点在于: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理论上进行较全面地论述,阐述了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新趋势,说明了eHR的深刻内涵及发展历程,揭示出eHR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本着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态度,深入分析了当前限制eHR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上,提出了企业构建eHR系统的理想方案及注意事项;最后分析了某企业实施eHR项目的案例。如此由抽象到具体,以期指导企业从认识eHR到构建eHR,再到应用eHR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