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设计优化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碱金属离子电池相比,双离子电池具有一种新颖的工作机理,在充放电过程中,阴离子和碱金属阳离子同时分别嵌入/脱出正、负极材料。此外,采用双炭电极的双离子电池构型可避免昂贵有毒的金属氧化物材料的使用。然而,这种电池构型仍受到一些负面问题的阻碍。如,正极高电压特性会引起电解液氧化分解,大尺寸阴离子反复嵌入/脱出会引发石墨结构崩塌以及嵌入型石墨电极比容量有限等。基于此,本论文从电解液及电极材料两方面出发,一方面通过调节电解液浓度及种类构建了满足阴、阳离子嵌入需求的稳定电解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在单一的合成体系中调节氨基酸与铁(III)配合物中硼掺杂量制备出缺陷可控的PF6-和Li+嵌入的正、负极材料。主要内容如下:(1)以天然石墨和软炭为电极材料,考察了电解液浓度和种类对PF6-嵌入行为的影响以及溶剂组成与负极稳定性之间的相容性关系。结果表明:阴、阳离子的嵌入行为对电解液浓度和种类有强烈依赖性,高浓度电解液可以降低PF6-起始嵌入电位,而低浓度电解液利于PF6-的扩散动力学,链状碳酸甲乙酯(EMC)比环状碳酸乙烯酯(EC)溶剂更利于PF6-嵌入正极层间。此外,EC溶剂是负极稳定性的关键组分,石墨和软炭负极在含EC的电解液中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其中,软炭负极因其相对较大的层间距和部分非晶化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得益于石墨正极和软炭负极的高容量和高倍率性能,石墨//软炭-双离子电池以EC/EMC混合溶剂的1 M Li PF6-EC/EMC(3:7,v/v)为电解液时,在580 W kg-1的功率密度下提供98 Wh kg-1的能量密度,且在1 A g-1下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6.9%。(2)基于配位化学,以富氮基团的氨基酸、氯化铁及硼酸为前驱体,通过调节金属配合物中硼含量制备出可供PF6-嵌入的石墨化介孔炭正极材料和Li+嵌入的硼掺杂多孔炭负极材料。多孔结构可为PF6-提供膨胀/收缩空间,高石墨化结构利于PF6-的嵌入动力学,缺陷含量最低的石墨化介孔炭正极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 A g-1高电流密度下容量保持率为78%)和长循环稳定性(在5 A g-1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5.7%)。硼掺杂设计引入了大量缺陷、增加了Li+储存活性位点并改善了Li+扩散动力学,缺陷含量最高的硼掺杂多孔炭负极在0.2 A g-1下表现出高达606 m Ah g-1的储锂容量。由上述正负极组装的双离子电池在580 W 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为130Wh kg-1,即使在29000 W kg-1超高功率密度下,仍能提供74 Wh kg-1的能量密度。
其他文献
ZSM-5沸石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表面可调的酸性和疏水性以及优异的稳定性,在催化、吸附和分离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传统的微孔结构容易产生空间位阻和扩散限制,阻碍沸石在催化领域的发展。构建具有等级结构的沸石和单晶沸石纳米片被认为是两种有效缩短客体分子扩散路径的方法,从而缓解扩散限制。然而,兼具超薄厚度和相互连通介孔结构特性的ZSM-5沸石的可控合成仍是巨大挑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简便高
学位
针对需要实时反映地面装甲目标的隐身性能的问题,结合基于复合探测的末敏弹实时的探测数据量大,背景环境复杂的特点,本文搭建了一套无线传输系统,将基于复合探测的末敏弹的探测数据实时发送回地面监控设备。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装甲目标的隐身性能获得直观的参考依据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研究了输入探测器信号的噪声组成成分,在分析信号的时频特点后进行FIR滤波器的数字化设计,并根据弹上硬件实现的特点,采用基于滤波器增益
学位
氧化石墨烯(GO)堆叠结构具有精确的分离、分子筛分能力,目前在众多分离体系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对其限域通道内传质过程仍缺乏微观层面上的认识。对GO与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忽视,或许是造成GO层叠通道限域传质机理研究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采用实验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相结合的手段,从尺寸筛分和界面势能协同作用的角度,探究通道尺寸和界面作用对客体分子(气体、水、离子)限域传质的影响规律,
学位
超级电容器作为重要的“明星”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快速可逆的充放电速度、长循环寿命与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最为广泛使用的电极材料,因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研究。受限于物理吸脱附的电荷存储机理,碳电极材料的比电容量通常仅有10-200 F g-1,因此研究人员通常选择对碳材料进行杂原子掺杂,通过掺杂的杂原子改善碳材料的亲水性能、提高赝电容贡献。
学位
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前景二次电池的候选者之一。然而基于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硫正极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例如高度可溶的多硫化锂易引起“穿梭效应”和与锂负极发生副反应,导致硫正极循环稳定性变差;固体硫物种(例如S8、Li2S和Li2S2)在正极上的非均相沉淀导致硫反应动力学缓慢。此外,硫导电性较差及在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易导致硫的利用率降低。由于
学位
为了研究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典型靶体的侵彻弹道特性,本文首先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双层间隔混凝土靶和多层间隔钢靶试验研究。在对试验结果分析讨论基础上,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双层间隔混凝土靶和多层间隔钢靶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弹体入射角、弹体速度、靶体厚度及弹体变形对多层间隔钢靶侵彻弹道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弹靶分离思想,结合靶体自由表面效应,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有限
学位
SWMM是一款开源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型,在全球应用广泛。SWMM模型提供了开发接口,具有多种二次开发方式。本文回顾了SWMM模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SWMM模型在物理机制、前后处理功能、自动化功能等方面的二次开发进展,梳理了辅助SWMM模型二次开发的有关工具,总结了基于SWMM模型开发的衍生模型。最后,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提出SWMM模型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集成方面的二次开发发展方向
会议
换热器网络综合是降低化工能耗的重要技术之一。而园区用能多样性成为换热器网络综合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余热利用技术可以将余热转化为冷、热、电等多种能量形式,成为厂际换热器网络综合的研究重点。目前,将余热回收技术直接或者间接集成到换热器网络中的研究已广泛展开,但针对园区这样一个规模较大且厂际间需建立热量交互关系的系统,各种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的使用与配置均会涉及到园区系统内部复杂的耦合作用关系,集成难度大,
学位
火炮动态压力测试中常常伴随热量的传递,变化的温度造成压力传感器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压力测量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热防护的方法,针对压力传感器采用涂抹油脂和粘贴塑料薄膜的措施,针对测压敏感元件设计了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和PVDF测压装置。运用单层板温升理论,对设计的热防护措施进行了防热分析。根据不同的热防护措施和材料属性,得出了油脂、塑料和金属三类材料的表面、背面温升随材料厚度和热流作用
学位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超级电容器作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稳定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重型机械启停等领域。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转换的电能将温室气体CO2电催化还原为高价值化学品CO,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还是电催化CO2还原的研究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