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评估理论的北京近现代历史建筑修复技术评析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类文明物质化的优秀成果。近现代历史建筑的重要性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认知,在中国,最近数十年的文物保护实践历程也证实了国人对于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国人的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历程伴随着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技术的过程,在对历史建筑保护日渐成熟的过程中,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尤为严重,在实践中多年积累的经验始终得不到系统科学的总结,实践经验无法对理论研究形成反馈。本文研究的重点,就在于试图将实践与理论研究串联起来,将广义后评估体系引入到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领域,并对北京地区进行的近现代历史建筑修复项目中使用的修复技术进行评估,即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并形成一套对相关领域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领域的工作现状及主要理论成果进行了简单阐述;详细介绍了广义后评估理论的概念、作用、意义、研究方法等理论,介绍了其研究成果;然后将广义后评估理论范式到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领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近现代历史建筑修复技术评估的后评估体系,并仔细研究了其方法和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与修复技术修复后效果密切相关的真实性、新劣化发生程度、经济性、外观效果、使用性五方面进行了权重排序,制定了指标体系与评估原则;随后将其运用到北京近现代历史建筑修复典型案例中,对典型案例中使用的墙体外立面、装饰装修、门窗、屋顶屋面、楼梯栏杆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及评估打分,快速评价了所使用修复技术的成败,并针对修复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对北京近现代历史建筑修复典型案例中使用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对其适宜性进行了思考和一定程度上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对近现代历史建筑修复技术选择有参考意义的研究成果。
  将后评估体系引入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领域,可以对历史建筑自策划修复之日起直至其建筑消亡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反馈和修正,可以科学系统的评估修复技术的适宜与否,同时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有助于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领域的发展和完善。但本文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只是对这一领域的初步探索,这一领域的发展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笔者认为本文对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领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并能为推动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工作不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民宿行业迅速发展,越来越细分出众多不同主题和特色的民宿类型。滨水民宿因其与自然水域环境的和谐融合而独具特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并通过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近些年来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大理环洱海地区的滨水民宿得益于天然的景观优势,并依托大理古镇、双廊古镇等文化资源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开始逐渐成为我国滨水民宿的典型代表之一。但随着环洱海沿线
学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开始全面开发,同时带动了景区商业建筑的建设热潮。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景区商业建筑已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等基本要求了,他们开始关注心灵的舒适与满足,对景区商业建筑的地域文化体验有了更加深入的诉求,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为景区商业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研究旅游景区商业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文聚焦于川渝地区,以景区商业建筑为研究
学位
山城重庆因山水之城而独树一帜,却也因山水的阻隔造成城市交通发展的滞后。按照“十三五”规划的部署,重庆将于2024年完成“米”字型高铁线路网的修建,届时以高铁站点为依托的城市建设也将在重庆部分城市内逐步开展。其中重庆中小型高铁站占据了高铁站建设的一大部分,其建设也将对山地中小城市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汇聚在中小型高铁站站前建设的城市新区域,这些区域将面临着如何
我国城市化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逐步进入了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旧城更新作为优化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目前学界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为了应对城市同质化、文脉断层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城市文化和社区文化作为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而日益重视。  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物质和社会单元,社区,尤其是有着漫长演变历史的城市老旧社区,往往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具有长期的人文
学位
如今建筑设计需要应对建筑系统的综合性和集成度,以及全生命周期中的可持续与可适性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在建筑设计到建造的全流程中引入模块化体系,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促使建筑产业转向高效化的工作方式。  研究对空间操作与模块化概念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论述空间操作中要素与机制的详细定义和学科领域的研究背景。研究通过探讨在制造行业发展成熟的模块化理论,分析模块化的特性表现和实施过程,对建筑行业提
学位
对于在城市中心区的综合医院来说,新建医院建筑的比例相对较少,大部分的综合医院建筑面临着亟待更新的状况。医院的更新涉及到很多的专业与方面,本文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总体布局这个方面,对综合医院建筑的更新策略作出研究和分析。  综合医院建筑总体布局更新的形式多种多样,论文在对已有的布局模式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已有的案例,对处于不同情况下的医院建筑总体布局的空间更新,在满足医院功能结构合理和交
学位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导致近年来新生儿数量剧增,潜在的儿童患者也随之越来越多。综合医院由于分布面广、数量多、专业综合,往往成为儿童患者就诊的首选场所。然而,综合医院主要接待众多的成人患者,其医疗环境经常忽视儿童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此开展专题研究。  本文以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提出了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
学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提升,大型综合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增,空间环境凌乱、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对医疗环境及病患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城市集约化发展模式的驱动下,医院与城市之间需摒弃曾经二元对立的关系。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干预来提升空间品质成为化解大型综合医院与城市间矛盾的关键。笔者通过借鉴商业综合体与交通枢纽类建筑的相关概念,尝试引入“大型综合医院与城市衔接空间”这一概念,希望探究一种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的北欧国家,医院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如何为患者创造宜人的环境?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乃至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文对六个当代北欧医院中的公共空间的环境特征,使用情况以及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疗愈环境创造中的设计策略与效果,总结归纳面向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手法与建议,为国内医疗建筑的设计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本文主要由背景,介绍,分析三部分组成。首
学位
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手段。但是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问题。为此,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  本文立足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同时对国外的相关理论如: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MP)、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澳大利亚的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