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诸多市场异象以来,西方金融经济学家纷纷开始研究发展新的金融经济学理论,试图更好的揭示金融市场运行的深层规律,其中行为金融学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相比而言,国内目前行为金融学方面的研究刚刚度过了引入、介绍期,当前主要以市场异象的实证检验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涉及了对投资者行为特征的分析,而对市场异象成因的行为金融理论和模型方面尚没有取得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对于“过度波动之谜”――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价格应该是后验股息折现值的最优估计,基础价值的波动应该大于实际价格的波动,但是实际上股票价格的真实波动性要远大于用后验股息折现所计算的理性价格波动性――相比于其他一些异象,如“一月效应”,对有效市场假说造成了更大冲击,而对于这个市场异象,我国很少有学者开展研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短,且处于转型阶段,难以进行实证研究。为此,本文采取了一条独特的研究思路,即采用西方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计算实验金融学方法,建立带有中国股票市场部分特征的人工股票市场,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波动并从投资者行为微观层面寻找成因。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方面是通过预先设定不同的股息流,分析市场的总体是否出现过度波动现象。这样既可以避免在实证研究中对长期股息过程进行估计的困难,同时,又因为股息流是人工股票市场的唯一外部冲击,所以可以回避有关股价过度波动具体因素的争论。另一方面,由于人工股票市场具有可深入观察的优点,所以可以从市场中agent交易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深入的分析过度波动产生的微观原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预测规则的演化是产生过度波动的根源之一。同时还发现,当市场中股息流的持续性降低时,即不可预测性增强时,或者当投资者的学习速率变得更快时,在投资者的动态策略学习过程中,投资者的策略将演化的更加趋向于技术分析规则,从而导致了更大的过度波动性。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特征,研究表明本文的实验结论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从而认为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可能存在更大的过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