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干预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边际报酬递减,单纯依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自2008年以来,以江浙沪皖41个市为主体的泛长三角地区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根据库兹涅茨法则和恩格尔定律,生产要素不断向服务业集聚,如果由此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那么全要素生产率应呈上升趋势,而通过DEA测算发现,其服务业TFP上升趋势不明显。在此背景下,研究影响泛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来促进服务业发展。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导是经济的风向标,能够对要素转移形成良好前景的预期,吸引其他产业的资源诸如劳动力、资本等不断向服务业集聚。而随着要素集聚程度的不断加深,规模效应逐渐消失,拥挤效应开始显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错配问题严重。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价格扭曲、创新乏力、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势必会抑制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对中国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选取2008—2017年江浙沪皖41个市的面板数据,以政府主观干预强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要素集聚作为中介因子,借助中介效应,实证研究了政府干预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同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单一门槛的非线性关系。回归结果显示,政府干预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关系,即随着政府干预强度的增加,要素集聚程度加深,存在规模效应,对TFP产生促进作用;而当超过最适强度,要素集聚的拥挤效应显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而抑制了TFP的提高。然后,通过异质性检验对江浙皖三省进行回归,区块研究的结果与整体有所差异,安徽省地方政府干预强度与服务业TFP不相关,江苏、浙江回归结果与整体一致。关于控制变量,加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二次项,发现其与TFP也呈现“倒U”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TFP有着显著正向关系。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一系列建议。适当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提升服务业效率,促进三大产业间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大力发展中高端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高质量服务业外资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教育水平;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合作,增设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从而更好地提高泛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兴起,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范围涉及各个领域,通过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单纯的物质资本投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世界的发展,物质资本的影响力开始减弱,人力资本逐渐登上舞台。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指出我国需要在经济发展上不断进行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形式,而人力资本就是这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
学位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最小社会单位,家庭的形成以夫妻婚姻关系的缔结为标志,婚姻幸福是家庭稳定的前提,因此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逐年攀升,现代婚姻稳定性弱化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劳动力市场性别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家庭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力市场性别结构的变化对家庭分工产生了深刻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受到挑战
学位
丰富优厚的本土资源只是城市发展的先天条件,各种各样的工业资源也不会永葆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那么,城市如果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才是主要驱动力!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联特征及空间交互效应机理具有现实紧迫性。在考察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绩效时,有必要在分析框架中加入空间集聚因素,以更细致、全面地研究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门限及溢出效应,鉴于此,论文做了以下研究:  (1)双重
学位
新制度经济学的提出与发展,为当前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关于制度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文献开始层出不穷。目前相关研究中更多的依然以单边制度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采用单一指标来衡量两国制度差异对直接投资的影响。一来现有文章中对制度距离指标的选取以及划分不够详细,二来专门研究制度距离影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投资的文献比较少。因此,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对沿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渐提升,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基于文化差异视角的服务贸易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结论莫衷一是。因此,深入探讨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对于厘清文化差异影响服务贸易的作用机理和促进服务贸易高效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文化差异影响贸易的相关文献,分别分析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信息成本和契约成本,解释了文化差异通过贸易成本途径影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国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社保类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大中型企业为员工参保已基本常态化。但小微企业受自身效益和市场环境的约束,更多地表现为被动为员工参保缴费,近半数员工甚至没有养老保险。根据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2.3%。调查也显示小微工业企业中农民工
学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随后受到相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我国企业“走出去”事业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底,中国对外投资数额首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额,标志着一个资本输出的时代已拉开帷幕。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对外投资事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台阶。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再度现出抬头迹象,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快,制造业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全球制造业贸易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由于各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特征各不相同,这为各国带来了不同的比较优势,也使得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各不相同。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贸易强度不断增大,贸易伙伴也日益多元化,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因此,如何通过改善贸易网络特征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学位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断增长。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同时为金融危机后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不断发展的同时背后隐藏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维角度界定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的范围,而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的角度对
学位
以一线城市为首的地方政府开启的“人才抢夺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力资本集聚不均匀的现象。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力资本已然成为提高国家生产率、加快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户籍限制控制人口的流入,而另一方面通过“人才抢夺战”战略加强人才的引入。人力资本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集聚是否能促进城市的生产发展?人力资本集聚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否通过经济要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