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铁路与船舶建造大国,2015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其中内燃机车占43.2%,同时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船舶建造任务由我国承担,机车与船舶都依靠柴油机来驱动,因此石油资源成为了重中之重,但我国石油储备并不是十分丰富,50%以上的石油依赖于进口,同时柴油机的运行不可避免带来了空气污染,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消耗与排放法规,满足国家对节能减排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需要开发更加节能环保型的柴油机新技术,米勒循环由于对发动机的油耗与排放有改善效果,逐渐出现在汽车研究人员的视野中,为分析米勒循环对柴油机性能的改进程度,本文以某款大型柴油机为原型,展开了米勒循环对柴油机油耗与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所做工作与结论如下:
1)对某款大型柴油机建立一维仿真模型,选用牵引特性下的4个常用工况(640r/min、800r/min、920r/min与1000r/min)进行分析,在保证输出BMEP不变的情况下,将缸压曲线、油耗、功率与扭矩的仿真数据与试验对比,误差都在5%以内,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针对米勒循环的方式,本文设计了进气门早关(EIVC)与晚关(LIVC)气门升程曲线,并应用在一维模型中进行计算,发现在控制输出扭矩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进气门关闭时刻,米勒循环对柴油机性能改善不大,油耗降低在1%以内,NOx降低在5%以内,而且造成了Soot排放上升,缸压下降,燃烧温度上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米勒循环配合喷油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计算发现米勒循环配合喷油提前角对油耗与排放的改善也很小,甚至有一定程度得恶化,主要原因是米勒循环降低了发动机的进气量与缸压,导致燃烧不完全。
3)针对米勒循环降低发动机进气量这一问题,本文选用增大增压比使最高缸压相同的新方案,研究米勒循环配合高增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计算发现,米勒度越高,所需增压比越大;进气门早关(EIVC)式米勒循环下油耗与NOx随米勒度增加而下降,Soot随米勒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综合考虑油耗与排放,EIVC下M-50(进气门早关50℃A)方案最优;进气门晚关(LIVC)式米勒循环下发动机油耗、NOx与Soot排放随米勒度加深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油耗与排放,LIVC下M80(进气门晚关80℃A)方案最好。同时在M-50与M80方案基础上改变喷油提前角,发现油耗与Soot随喷油提前角减小而增大,NOx随喷油提前角减小而减小,喷油提前角为14℃A时经济性与排放性最优,同时M-50方案在油耗与NOx排放上比M80方案更好。
4)根据发动机参数建立CFD仿真模型,计算M0(原机)与M-50(高增压比、喷油提前角为14℃A)的燃烧情况,分析米勒循环对缸内流动与燃烧的影响,计算发现M-50缸内涡流小于M0,M0在Y轴方向的滚流随转速降低而下降,M-50滚流不受转速影响;同时M-50的NOx与M0相比下降40%以上,且转速越高NOx改善程度越小。计算中发现M0与M-50在各个转速下缸壁上有一部分Soot生成,易对气缸造成拉缸破坏发动机性能,针对这一问题选用压缩比为15.5的活塞配合148°喷油油束夹角对米勒循环下的燃烧进行优化,计算发现缸内的流场更加均匀,缸壁上Soot的排放几乎为零,达到了优化目标。
1)对某款大型柴油机建立一维仿真模型,选用牵引特性下的4个常用工况(640r/min、800r/min、920r/min与1000r/min)进行分析,在保证输出BMEP不变的情况下,将缸压曲线、油耗、功率与扭矩的仿真数据与试验对比,误差都在5%以内,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针对米勒循环的方式,本文设计了进气门早关(EIVC)与晚关(LIVC)气门升程曲线,并应用在一维模型中进行计算,发现在控制输出扭矩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进气门关闭时刻,米勒循环对柴油机性能改善不大,油耗降低在1%以内,NOx降低在5%以内,而且造成了Soot排放上升,缸压下降,燃烧温度上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米勒循环配合喷油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计算发现米勒循环配合喷油提前角对油耗与排放的改善也很小,甚至有一定程度得恶化,主要原因是米勒循环降低了发动机的进气量与缸压,导致燃烧不完全。
3)针对米勒循环降低发动机进气量这一问题,本文选用增大增压比使最高缸压相同的新方案,研究米勒循环配合高增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计算发现,米勒度越高,所需增压比越大;进气门早关(EIVC)式米勒循环下油耗与NOx随米勒度增加而下降,Soot随米勒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综合考虑油耗与排放,EIVC下M-50(进气门早关50℃A)方案最优;进气门晚关(LIVC)式米勒循环下发动机油耗、NOx与Soot排放随米勒度加深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油耗与排放,LIVC下M80(进气门晚关80℃A)方案最好。同时在M-50与M80方案基础上改变喷油提前角,发现油耗与Soot随喷油提前角减小而增大,NOx随喷油提前角减小而减小,喷油提前角为14℃A时经济性与排放性最优,同时M-50方案在油耗与NOx排放上比M80方案更好。
4)根据发动机参数建立CFD仿真模型,计算M0(原机)与M-50(高增压比、喷油提前角为14℃A)的燃烧情况,分析米勒循环对缸内流动与燃烧的影响,计算发现M-50缸内涡流小于M0,M0在Y轴方向的滚流随转速降低而下降,M-50滚流不受转速影响;同时M-50的NOx与M0相比下降40%以上,且转速越高NOx改善程度越小。计算中发现M0与M-50在各个转速下缸壁上有一部分Soot生成,易对气缸造成拉缸破坏发动机性能,针对这一问题选用压缩比为15.5的活塞配合148°喷油油束夹角对米勒循环下的燃烧进行优化,计算发现缸内的流场更加均匀,缸壁上Soot的排放几乎为零,达到了优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