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 RNA与HBsAg作为肝细胞cccDNA转录血清标记物的体内外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体外抗HBV细胞模型建立及细胞上清液HBVDNA、HBV RNA、HBsAg与肝细胞内cccDNA动力学关系研究目的: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存在和活跃转录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和慢乙肝(CHB)难以治愈的根源。HBVDNA、HBVRNA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为肝细胞内cccDNA转录的血清表达产物。目前的HBV相关细胞模型研究多为短时间研究。本部分拟构建体外长期抗HBV细胞模型,探索HBV DNA、HBV RNA、HBsAg与肝细胞内cccDNA的动力学关系,阐明抗HBV过程中HBV DNA、HBV RNA、HBsAg与cccDNA的相关性。方法:(1)通过CCK-8法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探索替诺福韦酯(TDF)和干扰素(IFN)抗HBV细胞模型的体外最适给药浓度;(2)选取HepG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HepG2.2.15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TDF干预实验组、IFN干预实验组,体外构建抗HBV细胞模型进行长期培养,TDF干预组在检测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时,分为TDF干预组和TDF联合IFN组继续培养;(3)每3天传代并收集细胞和细胞上清液,提取细胞内总DNA(tDNA),经PSAD酶消化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cccDNA载量;提取细胞上清tDNA,应用逆转录PCR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和HBV RNA载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水平;(4)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同一抗HBV细胞模型不同时间点cccDNA、HBVDNA、HBVRNA载量和HBsAg水平差异及不同抗HBV细胞模型不同时间点同一指标的水平差异;双变量直线皮尔森(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细胞上清指标与肝细胞cccDNA的相关性。结果:(1)CCK8细胞增殖毒性试验显示细胞抑制率≤10%时TDF最佳给药浓度为12uM,IFN为100 ng/ml;(2)连续培养24周,阴性对照组各时间点细胞数和生物学指标稳定。TDF和IFN干预组细胞数和生物学指标从基线至20周稳定,培养24周细胞数开始明显下降(与基线比较,P<0.05);TDF联合IFN干预组培养第20周细胞数开始明显下降(与基线比较,P<0.05),第24周终止实验;(3)TDF干预组:cccDNA载量第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但24周仍在检测上限;HBVDNA载量给药第4、8、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第12周起低于检测下限;HBVRNA载量第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第24周低于检测下限;HBsAg水平第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但24周仍在检测上限;(3)IFN干预组:cccDNA载量第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但24周仍在检测上限;HBVDNA载量第8、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第20周起低于检测下限;HBVRNA载量第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第24周起低于检测下限;HBsAg水平第8、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但24周仍在检测上限;(4)TDF联合IFN干预组:TDF干预组在第12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后分为TDF单独干预组和TDF联合IFN干预组。联合干预组cccDNA载量第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但24周仍在检测上限;HBVRNA载量第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第20周低于检测下限;HBsAg水平第8、12、16、20、24周显著低于基线(P<0.05),但24周仍在检测上限;(5)从基线至24周,cccDNA下降幅度:联合组>IFN组>TDF组;HBV DNA阴转速度:TDF组>IFN组;HBVRNA 下降幅度:联合组>TDF组>IFN组;HBsAg下降速度:联合组>IFN组>TDF组;(6)用药基线细胞上清HBVDNA、HBV RNA载量与HBsAg水平与cccDNA载量均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8,P<0.05);用药4周HBVRNA载量与cccDNA载量存在高度正相关(r=0.834,P=0.005),HBsAg水平与cccDNA载量中度正相关(r=0.700,P=0.036);用药8周HBVRNA载量与cccDNA载量中度正相关(r=0.701,P=0.009),其余时间点均无明显相关。结论:(1)单一药物干预培养后,cccDNA、HBVDNA、HBVRNA和HBsAg均下降,HBVDNA下降最迅速,cccDNA 下降最缓慢,TDF组HBV RNA 下降快于IFN组,IFN组HBsAg下降快于TDF组;(2)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后,TDF和IFN联合给药可提高体外抗HBV细胞模型的HBV RNA阴转速度和cccDNA、HBsAg下降幅度,但是细胞毒性较大。第二部分HBV RNA和HBsAg作为肝细胞cccDNA转录血清标记物和安全停药可靠指标的体内研究目的: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持续存在和转录活跃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停药复发的根本原因,但临床检测cccDNA受有创操作局限,难以临床广泛应用。HBVRNA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为目前推荐的用于反映NAs抗病毒治疗后慢乙肝患者肝细胞内cccDNA载量和转录状态的血清标记物。本课题第一部分研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阐明抗HBV过程中HBVRNA和HBsAg与肝细胞内cccDNA的动力学关系,但体外实验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情况,本部分拟通过本团队前期建立的停药队列体内深入探索血清HBVRNA和HBsAg水平与肝细胞内cccDNA载量及转录状态的关系,血清HBVRNA和HBsAg能否作为替代肝细胞内cccDNA载量及转录状态的血清标记物,并通过停药患者复发情况验证血清HBVRNA和HBsAg指导NAs治疗慢乙肝患者安全停药的可靠性。方法:本部分分为两小部分,第一部分为探索部分:选取NAs抗病毒治疗后行肝穿刺活检停药的慢乙肝患者,分别提取停药点肝组织和抗病毒治疗期间各随访点血清t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cccDNA和各随访点血清HBV DNA、HBV RNA载量,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各随访点血清HBsAg水平;分层分析肝组织cccDNA载量对停药结局的影响,计算cccDNA转录静默的cut-off值,通过ROC曲线计算停药点血清HBVRNA维持应答时长和HBsAg水平预测cccDNA静默状态的cut-off值,提出应用HBVRNA和HBsAg评估cccDNA载量及其安全停药建议。第二部分为验证部分:通过停药患者血清及复发情况,K-M法计算停药后的累计病毒学复发率,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停药复发的相关因素;根据停药复发情况验证2017版EASL指南推荐的停药标准和血清HBV RNA和HBsAg指导NAs治疗慢乙肝患者安全停药建议的可靠性。结果:(1)共88例停药时行肝穿患者的肝组织用于研究cccDNA转录状态,停药前平均用药疗程61.8±20.1月,停药后未复发患者平均随访70.8±43.1月;(2)预测停药复发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cccDNA>HBsAg>HBVRNA,分别为0.901、0.829和0.726;(3)停药5年以上未复发患者肝组织 cccDNA 载量最低,平均为0.65 copies/cell,cccDNA载量 0.65 copies/cell为静默状态的临界值;(4)停药点血清HBVRNA维持应答时长和HBsAg水平预测cccDNA静默状态的cut-off值分别为24个月和2.6 log10 IU/ml;(5)HBVRNA维持应答时长和HBsAg水平单独评估cccDNA静默状态的符合率分别为58.0%和66.7%,联合评估的符合率为75.4%;(6)134例停药患者血清用于验证HBVRNA和HBsAg指导安全停药的可靠性,停药前平均用药疗程48.6±20.6月,停药后未复发患者平均随访81.9±34.5月;(7)在观察终点,累计复发116例,未复发患者最长停药观察时长133个月,停药1年、5年、10年的累计病毒学复发率分别为67.2%、80.7%和91.3%;(8)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停药点HBVRNA载量、HBsAg水平是影响停药复发的正性危险因素,HBVRNA维持应答时长是影响复发的负性危险因素;(9)2017版EASL指南停药标准指导停药,达标停药95例,不达标停药39例,停药验证总体符合率为38.1%;(10)HBVRNA维持应答时长和HBsAg水平指导停药建议的验证总体符合率高达90.3%;结论:(1)肝细胞内cccDNA载量是预测停药结局的最准确指标,cccDNA静默状态的载量界值为0.65 copies/cell;(2)血清HBV RNA维持应答时长与HBsAg水平可以预测肝细胞cccDNA载量和指导安全停药;第三部分慢乙肝患者NAs/IFN单用及联用治疗方案对血清HBV RNA和HBsAg水平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IFN)是目前各大指南推荐的两大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但它们的抗HBV作用机制及优势侧重各不相同。不同的抗病毒方案选择的观察指标不同将影响疗效判断。本课题第一部分已通过抗HBV细胞模型体外证实TDF与IFN联合给药可提高HBVRNA阴转速度和HBsAg下降幅度,第二部分体内队列研究显示HBVRNA联合HBsAg可指导慢乙肝患者安全停药。本部分研究拟通过NAs经治的慢乙肝临床队列,动态检测血清HBVRNA和HBsAg水平变化,评估NAs单用和与IFN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疗效。方法:(1)选取ETV/TDF抗病毒治疗3年以上,达到HBVDNA维持病毒学应答1年以上,血清HBsAg 阳性且<3000 IU/ml的慢乙肝优势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继续ETV/TDF单药治疗,一组NAs联合IFN治疗并随访至少72周;(2)每12周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血清HBVRNA载量和HBsAg水平;(3)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随访点两组患者血清HBV RNA和HBsAg水平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 RNA和HBsAg累计阴转率差异。结果:(1)共纳入54例患者,其中27例入组后继续单用NAs治疗,27例入组后NAs联合IFN治疗;(2)在随访各点,NAs联合IFN组的血清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用NAs组(P<0.05),随访72周,NAs组没有患者(0/27)获得HBsAg阴转,NAs联合IFN组49.44%(13/27)患者获得HBsAg阴转,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各随访点HBsAg累计阴转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3)在入组基线和随访12周,两组患者血清HBV RNA载量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24周、36周、48周、60周和72周,NAs联合IFN组血清HBV RNA载量均显著低于NAs组(P<0.05)。在入组基线,两组均66%患者获得HBV RNA阴转,NAs联合IFN组用药36周,100%患者获得HBVRNA阴转,NAs组患者随访72周,HBVRNA阴转率为81.5%,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各随访点HBVRNA累计阴转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4)NAs联合IFN组13例患者HBsAg阴转,停药后平均随访18.3±8.6个月,13例患者均未出现HBsAg、HBVRNA或HBVDNA 阳转。结论:(1)HBV RNA与HBsAg是评估抗病毒疗效的可靠可行的血清学指标;(2)NAs经治的慢乙肝优势人群,NAs联合IFN治疗可显著提高HBVRNA和HBsAg阴转率,尽早实现临床功能性治愈。
其他文献
有机硼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合成与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有机硼化合物主要是由不饱和化合物与硼试剂在过渡金属催化或碱调制下合成的。随着合成手段的不断发展,有机硼试剂不断更新换代,其中氮杂环卡宾硼烷作为一种新型硼试剂,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易于发生自由基型反应,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在自由基型反应中,可见光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资源,已被广泛应用。因此,
学位
共轭二烯是一类用途广泛、可用于构建从天然产物到合成聚合物的结构。其中,官能化共轭二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高分子聚合材料和有机合成领域中。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双官能团化反应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方面,共轭二烯的双官能团化反应能够同时向分子体系中引入两个官能团,从而快速地增加分子的复杂程度,属高效的化学转化;另一方面,共轭二烯的双官能团化反应产物因具有高附加值性,为后续进一步的官能团转化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共
学位
含氟有机物在医药、精细化工、材料、农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约40%新上市的药物中至少含有一个氟原子,其中含三氟甲基药物占有很大比重。向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的方法学是有机氟化学中的重要课题。向氮原子上引入三氟甲基可以显著地降低其碱度,从而提高母体分子的代谢稳定性、亲脂性和生物利用度。但是由于N-CF3结构片段难以构筑,导致N-CF3化合物无法应用于药物研发。因此开发高效的方法合成N-
学位
长期以来,癌症一直是全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手术治疗和传统化疗依然是癌症治疗最主流的方法。然而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切除所有癌细胞,传统抗癌药物又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和较差的靶向能力。这些原因使得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仍然是人类亟需攻克的世界级难题之一。为了开发对癌细胞具有高靶向性、在生物体内具有长循环时间的治疗方法,活性物质递送系统成为了研究者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尤其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人类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的需求量增长迅速,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兴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对能源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开发出适合新兴电子设备的储能系统。科学家们发现了锂硫电池,并且认为它非常具有作为未来储能设备的可能,其理论容量(1675 m Ah g-1),能量密度(2600 Wh kg-1),并且其电极材料升华硫(S)含量大,便宜,对环境友好。
学位
有机金属配合物非线性光学(NLO)材料在生物技术、二次谐波光子学、光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有着潜在应用,由于其在电信、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成为近二十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金属Ir(Ⅲ)和Ru(Ⅱ)多吡啶配合物的二阶NLO性能优异,其自身良好的热稳定性、高透光性以及易于功能化等优点使其成为当前热门的二阶NLO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首先对非线性光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
学位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有机反应中反应条件的改善备受重视。可见光来源丰富、可再生,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由可见光催化的反应,近些年来在有机合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可见光催化反应需要额外加入光敏剂,以实现对反应物分子的活化,随着化学家对有机光领域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无光敏剂参与的可见光催化反应被发现。此类型反应无需外加光敏剂,不仅降低了反应成本,而且更加绿色环保,为
学位
碳-氮(C-N)交叉偶联反应与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是构建复杂碳-杂原子键有机化合物骨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医药、有机材料及催化剂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作为催化反应中的过渡金属,通常包括贵金属铱、钌、金等,以及廉价金属镍、锰、铁、铜等。近年来,贵金属催化剂由于自身的优异性能以及高反应活性等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自然储量的相对匮乏、价格昂贵等因素,极大阻碍了过渡金属催化循环的利用和
学位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电磁波污染的日益严峻,开发新型能源存储设备以及电磁波吸收材料迫在眉睫。为了提高能源器件和电磁波吸收材料的性能,对于新材料的发明和结构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维结构纳米材料因其多孔性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电子和离子的快速转移,增加材料的活性位点数目。聚苯胺因其良好的化学活性、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等被广泛研究。本文基于苯胺合成了三维结构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在微波吸
学位
炔烃化合物因其商业易得、便于制备而成为一种理想的有机合成原料,对其进行双官能团化反应是获得高附加值烯烃的有效方法。烯基叠氮化物是一类结构独特的烯烃化合物,自Forster和Newman在1910年首次合成该类型化合物以来,它们广泛应用于各种合成转化中,可用于构建各种含氮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子。炔烃的叠氮双官能团化反应可以同时对炔烃化合物引入叠氮和其它官能团,是制备功能化烯基叠氮化物的一种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