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羌语三种句序对比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序类型学越来越受到中国语言学界重视,采用这种方法研究我国语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羌语的语序类型研究更是如此。本文以语序类型学为主要方法,结合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三个平面语法观以及综合法等多种理论方法,比较研究汉语和羌语三种句序的异同,并试图填补羌语语序研究的空白。 全文分为四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语序的含义及其分类 语序、词序是传统语言学的概念,随着语序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词序、句序是语序中两个不同的层次。按照标记的有无,可以把语序分为两类:无标记类和有标记类。从宏观角度,按照三个平面理论,语序还可分为语法语序、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 第二章 语序类型学研究综述 类型分类法主要立足于语言结构上的异同,进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它是语言类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词序和句序的关联体现在语言类型中的蕴涵法则之中。在汉藏语系语言中,藏缅语基本句序主要是SOV,壮侗语作为SVO语言比汉语更典型。中国存在着类型学发展的有利条件,语言类型学和汉藏语系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羌语语序类型研究处在刚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句序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对羌语蕴涵共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第三章 汉、羌语三种句序对比 汉语小句结构主要以SVO为基本语序,与壮侗语一致:名词中心语的各种定语成分或修饰成分则一律在中心语前,与藏缅语一致。汉语动词短语层面短语基本遵循常式句序SVO,包括SV、VO短语。羌语受汉语影响较大,但是并没有像白语那样,由于受到汉语影响而出现SVO句序的原因有两点:语言内部制约因素和社会原因。 按照有无形式标记,汉语SOV句序可分为两类——无标记的和带标记的。无标记句序中也存在着一种标记,即菲尔墨提出的格语法中的格标记,它是语义的、隐性的。标记是绝对的,它在句序变换中起决定作用。羌语的常式句序为SOV,羌语的参项与典型的OV语的和谐参项约有2/3是一致的。 汉语无标记OSV句序,与SOV的句序特点极为相似,靠语义这种隐性标记确定S与O的关系,它的V使S与O之间形成一种单向的施受关系。在羌语中,否定词、动词、助词以及语气对句子成分位置的影响很大。动词对语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动词的体貌特征,副词等修饰成分也很重要。汉语和羌语OSV句序的使用有许多相同点、相似点,也有一些区别。 第四章影响句序使用的因素 语序与形态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二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语序变,句法结构也会改变,一个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也就改变。语序不同,有时会改变结构体(包括短语和句子)的意义或意思。语序不同,基本意义相同,只是句子的语用意义不同。关键词汉语,羌语,三种句序,语序类型学~二李
其他文献
早在19 世纪80 年代初, 中国学者就已经认识到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文化教学就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在过去的20 多年里,中国学者为中国的文化教学做出
<正>中国需要继续做好"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两篇大文章,努力推进中国由"追求自身发展"转变为"引领世界发展",推动中国身份由国家维度走向更为宽广的全球维度,进而全面塑造中
《诗经》中的隐喻性语言随处可见,孔子也谈到过隐喻的一些基本功能。但是,隐喻的系统性研究却是发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对隐喻研究的影响是双重的。他是隐喻思维的大师,善于运
本文通过明确药害事件概念,思考分析药害事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医疗机构防范药害事件发生的几点建议: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管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呈报;规范临床
《诗经》“三家注”具体指《毛诗诂训传》、《毛诗笺》、《毛诗正义》,它们属于传注体,既解释词义,又串讲句义,特别是《毛诗正义》既解经,又解注。“三家注"跨越800多年,分别代表了
作为衔接类型之一的连接手段,旨在通过两个语段之间的关系来预示另一个语段的存在,从而建立起语段之间的衔接关系。连接手段的表现形式是各种连接标记,连接标记是语篇中的“
高安(灰埠)方言与属于赣语宜浏片的樟树音系接近。灰埠方言的轻声有高、中、低三种调值;轻声调值有的与本字单字调有关,有的与前字单字调有关,有的与本字或前字的单字调均无
本文从语用调节论的角度对白族语言中语尾助词现象做一个尝试性的研究。霍永寿语用调节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来调节其社会行为,从而使人类生活在社会行为层面保持最佳和谐状态。
隐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在日常会话中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隐喻。对隐喻的研究,在西方有着较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以往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秦可卿之死辨邹少雄从《红楼梦》的整体艺术构思来看,“秦可卿之死”在小说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而且还为《红楼梦》的悲剧定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