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光《碧湖集》整理与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言,是一个步履艰难的时代,亦是一个华章迭出的时代。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中国社会开始缓慢转型;也正是在这一迥殊之期,或许是感应到了时代的律动,沉寂多时的中国佛教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体现出新的质素,产生了不少能文擅诗且颇具时代精神的僧人。他们扭转了唐宋以后释家之诗难以比肩文人之诗的状况,重开中国佛教文学僧俗并举、百花竞妍的缤纷局面,释永光即为此类代表之一。清末民初时,他已有较大名气,然囿于对诗僧群体的狭隘认识及近世佛教文化研究侧重从全国整体考察,关注点也多集中在重要事件或重大人物上,以致长期来释永光的诗名未得到应有的彰显。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释永光和他的《碧湖集》为研究对象,通过较为全面的资料收集和细致的文本细读,以期还原释永光的诗人面貌。概言之,本文由上下编构成,上编除了引言和结语,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释永光的生平交游与著述情况。关于释永光的生平记载,颇为零碎紊乱,甚至不少材料之间相互抵牾。本文对释永光生平的考证主要以其诗歌作品为依据,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加以佐证。第二部分,在对释永光著述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释永光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就《碧湖集》等整理出来的诗作来看,释永光的诗歌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淡飘逸的写景之作;二是淑世情怀的纪事之作;三是真情流露的酬赠之作;四是细腻真实的感怀之作;五是诗画浑融的题画之作。第三部分,是对释永光诗歌风格与渊源展开的分析。显然,永光释子的身份会对其创作取向产生一定影响,使其诗作不可避免地带有僧诗常有的“疏笋气”“酸馅气”,由此造成了其诗歌清空苦寒的艺术风格。然其诗典雅清丽,多尚奇之语,亦是鲜明的外在表征,彰显出他诗风的多样性。就渊源言,永光作诗宗法多家,既有对楚骚传统的承袭,又有对陶渊明、贾岛遗风的继承,颇得诸家之长而又不乏自身之特色。第四部分,是对释永光意义与影响的阐释。释永光不仅诗歌创作造诣颇高,而且书画、医药方面也有其贡献所在。现从文学史范围上看,他的作用首要在于结社活动的范围较广,能体现出清末结社群体性、共同性的特征。另外,释永光热忱诗歌这一世谛文字,并带动其传法弟子及僧友在诗禅统一的道路上积极追求,使其一脉成为佛门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晚清之僧诗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同样,下编也有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碧湖集》的标校说明。本诗以民国萃锦园刊刻本《碧湖集》为底本,并参照湖南文史研究馆《海印上人诗集》本,及张翰仪《湘雅摭残》本收永光诗作24首,沅江政协文史委编《沅江文史资料》本收永光诗作10首,廖树蘅《珠泉草庐师友录珠泉草庐文录》本收永光诗作4首等校勘录入。随后,以繁体正体形式展现标校内容。再有,是释永光相关作品的补遗。释永光一生勤于诗耘,然存世之作却不多,显然为多年战火所致。就目前辑佚来看,已发现释永光诗11首,联1首,文及法语6篇,当然,释永光的作品不限于此,其流传于海内外诸家者需努力去收集整理。最后,即释永光年表。永光诗名显于一时,与其来往交游者繁多,作此年表旨在明晰其佛门生涯、教内外交游及文学创作,以还原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样貌。
其他文献
黄瑜,明代中期岭南地区的著名文人,广东香山人。今存诗49首(还有1首仅存目),以《双槐岁钞》而为人所知。黄瑜著述丰富,但后人对黄瑜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黄瑜史实的基础上,对其生平交游及著述等方面加以考论。论文除引言、结论、附录外,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以黄瑜史实考述为主,从黄瑜家世、同名同姓、生平、交游、著述五个方面,梳理黄瑜生平概况,力求还原黄瑜一生的真实面貌。同时,本章还着重
学位
在经历了百年中国现代化转型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幻后,知识分子的文学书写呈现出斑斓且庞杂的态势。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意识形态话语、人文知识分子话语、市民话语及后现代主义话语等多语鼎立、众声喧哗,知识分子叙事呈现出愈加复杂多元的叙事风貌。在作家格非的知识分子叙事中,不论是考究的句式,还是繁复的典故警句,都营造了浓郁的书卷气息,使格非的知识分子叙事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色。同时,作为一名常年受人文氛围浸润与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其中,城市作为一种基本生存空间,蓄发着当代中国最汹涌的能量,交织着当代中国最响亮的音符,孕育着当代中国最深刻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学的繁荣,在文学大道上坚定行走的贾平凹,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社会巨变予以持续关注,在坚持乡土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书写了一定数量的城市小说。这些城市小说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情况,丰富了中国城市文学的形象建构,写出了发生在中国
学位
陈维崧是清初词坛巨擘,陈廷焯称陈维崧词为“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陈维崧在词的创作上转益多师,可谓“取裁非一体,造就非一诣”。他于诸名家中尤好稼轩,并在自撰的词学纲领《词选序》中推崇稼轩长调,清人论词也多将他比附稼轩。本文分析了陈维崧与辛弃疾基本的契合点,进而从词作题材、形式技法、词学思想等方面,探究了陈维崧对辛弃疾的师法及推进之处。本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从遭际性格、时空背景、学
学位
鲁敏是新世纪以来活跃于文坛的一位“70后”女作家,她关注复杂的都市生活,手持一台高倍的、夸张的乃至有些变形与荒诞的取景器对世界进行剥离和萃取,无限贴近人性褶皱的幽暗处,并在有限的尺度内开拓出丰厚生长的心灵空间。虚妄是鲁敏小说无法逃避的底色,其言及的“虚妄”既是她对小说作为虚构技艺的认知,也是基于现实经验对隐匿在人间烟火背后的忧郁与苍凉的感知,还是扎根于生命的实感经验及因之生成的朝向自由想象的无限可
学位
流浪是张炜小说中一现象,也是张炜对社会现实的捕捉与反馈。张炜笔下的人物大多处在一种流浪的生存常态,这些流浪群体突破了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局限,从而展示了人类普遍的流浪宿命。本文以张炜小说的流浪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张炜小说中流浪现象的梳理,展示发展不平衡的空间领域内独特的文化景观,揭示现代人艰难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张炜小说的流浪书写作为20世纪末中国小说流浪叙事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描绘了二十世纪
学位
释来复是元明易代之际著名的高僧和诗文僧,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因“十高僧召”参加蒋山法会,虽有大量作品散佚,但存世诗文总量依旧颇丰,且成就较高。又交游广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交游对象含盖上层皇室至平民布衣等各个阶层。他的诗文多是其交游的载体,相较于学界对他诗歌的相关研究,他的散文却鲜少关注。本文旨在对释来复《蒲庵集》散文和散佚作品进行整理与校勘,在结合学界研究成果和整理的基础上,力图考证释来复广泛的交
学位
河南作家刘庆邦有着丰富多彩的个体生命体验,在乡村、矿区和都市分别生活了多年,从事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等多种职业。这些人生经历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写作素材,因此,他的小说创作题材主要来源于乡村、矿区和都市。而这三种题材的小说都涉及了对人的欲望书写,虽然学界还没有对刘庆邦小说中的欲望书写进行系统地研究,但毋庸置疑,欲望书写是刘庆邦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透过欲望书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庆邦对底层群体
学位
作家是时代的记录者和画像人,“80后”作家是当前写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写作是为当代写历史,也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新的坐标。张悦然是“80后”的一个代表性作家,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她也是文学道路上的一个长跑者,拥有二十年的写作历史。她当下的写作和出道时期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这种自觉转型的写作轨迹是很迷人的,也是很值得去讨论的。本论文力图全面深入的反映这些年张悦然成长小说的发展和变化,展示张悦然写作的
学位
高步瀛所撰《文章源流》是融文法评点、文章辨体、文体源变、文学知识、作家篇目等文学知识考辨一体的综合性文章学著作。全书效仿刘勰《文心雕龙》而作,论述了古代文章的名义起源、形式类别,写作要义等,吸收了自挚虞、真德秀、姚鼐、曾国藩等前人的文体学观念。《文章源流》分类辨体清晰,高步瀛依据文章表达方式和内在体性,将文体归为“议论”“记载”“词章”3门;“论辨”“状传”“词赋”等15类。《文章源流》处在晚清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