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小说的流浪书写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是张炜小说中一现象,也是张炜对社会现实的捕捉与反馈。张炜笔下的人物大多处在一种流浪的生存常态,这些流浪群体突破了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局限,从而展示了人类普遍的流浪宿命。本文以张炜小说的流浪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张炜小说中流浪现象的梳理,展示发展不平衡的空间领域内独特的文化景观,揭示现代人艰难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张炜小说的流浪书写作为20世纪末中国小说流浪叙事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描绘了二十世纪末到21世纪初嬗变语境下的人的心理裂变轨迹,展示了国人的价值选择和时代记忆,这无疑是值得关注的。基于这样的理解,论文分为以下几部分: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在绪论部分,追溯了“流浪”的词源,整理了不同学者对“流浪”的定义,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张炜作品中的流浪现象,选择了最为贴切的定义。其次是梳理了学界对张炜小说的研究状况。正文部分一共有五章,第一章主要是从社会变革时代下的文化语境、作家本人游走的生活体验两个角度探究张炜小说中流浪书写形成的原因。第二章主要是从社会身份地位的角度出发将流浪群体分为乡民、知识分子和私营企业家流浪者群体。然后再从流浪的动因、流浪者的身心状况、流浪的最终归宿等方面论述每个流浪者群体的形象特质。第三章依照流浪群体偏重的物质流浪和精神流浪的两种姿态,探究这两种不同姿态流浪的空间及其在空间内的流浪轨迹。第四章从人物出走——归来模式的转变、多重交错的叙事视角和浪漫主义特质三方面分析张炜流浪书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叙事策略。第五章从对自由生命形态的追寻、对苦难的体察与救赎、流浪情怀的浪漫与失真三个角度,探究张炜流浪书写在生命、生存与精神三个价值层面上的文学史意义。在结语部分,论述张炜流浪书写的现实意义,即对现代人的精神建构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呂本中(1084-1145),初名大中,字居仁,北宋河南開封人。呂本中是江西詩派的代表詩人,他也以文章名世,其文集早佚,多數文章散佚或儘留存目。學界對此關注度不高,與呂本中文相關的研究較為零散。本文先對現存呂本中的文章進行校勘注釋,在文本分析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北宋元祐末期的政治、文化和社會形勢,對呂本中其人其文進行探討。論文分引言和上下編三部分。引言,對呂本中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發現目前對於呂本中
学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虚拟品牌社区为企业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数字化双向交互的平台,同时在维持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各地不同疫情管控政策的压力之下,加速企业在关系营销中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虚拟品牌社区作为其中具有重要功效的具体手段,愈发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企业通过发布资讯引导用户进行分享行为,提高用户分享行
学位
王维作为历史上少见的全才式文人,在诗歌、绘画等多种领域均有突出成就。今人基本将其身份界定为诗人,但在古代,文士们对王维的身份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立足于唐宋两代对王维身份认知的差异,对宋代诗坛与画坛对其身份的认知展开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对王维的诗歌、绘画作品在当世及后世的流传、编撰、保存情况进行梳理,切实整合这些身份认知研究的基础材料后,发现王维的绘画作品在宋代反而出现了题材扩大,总数激增的
学位
唐及五代是词体衍生发展的前期阶段,也是词史上的重要阶段。此前的中唐,词受诗的笼罩,体制特征不甚分明,至晚唐五代,词体离诗愈远,开始自具面目。词的体制面貌,可以落实在语体上。语体可从语体特征与语体风格两方面来看,语体特征一般由常用词汇、语句结构、修辞手段等要素显示。各语体特征的加合,可体现出语体风格。本文以语体特征为破译思路,选取与语体特征相关的词汇、语句结构及修辞三项要素,归纳出唐五代文人词的语体
学位
近年来,共享经济不断发展,慢慢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全球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推崇,共享经济产业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社会交流、分享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调研发现知识技能共享平台还存在着大量潜在客户,并且现有的客户对购买知识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研究消费者对知识技能购买意愿的影响能够帮助知识技能共享平台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有购买知识技
学位
黄瑜,明代中期岭南地区的著名文人,广东香山人。今存诗49首(还有1首仅存目),以《双槐岁钞》而为人所知。黄瑜著述丰富,但后人对黄瑜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黄瑜史实的基础上,对其生平交游及著述等方面加以考论。论文除引言、结论、附录外,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以黄瑜史实考述为主,从黄瑜家世、同名同姓、生平、交游、著述五个方面,梳理黄瑜生平概况,力求还原黄瑜一生的真实面貌。同时,本章还着重
学位
在经历了百年中国现代化转型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幻后,知识分子的文学书写呈现出斑斓且庞杂的态势。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意识形态话语、人文知识分子话语、市民话语及后现代主义话语等多语鼎立、众声喧哗,知识分子叙事呈现出愈加复杂多元的叙事风貌。在作家格非的知识分子叙事中,不论是考究的句式,还是繁复的典故警句,都营造了浓郁的书卷气息,使格非的知识分子叙事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色。同时,作为一名常年受人文氛围浸润与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其中,城市作为一种基本生存空间,蓄发着当代中国最汹涌的能量,交织着当代中国最响亮的音符,孕育着当代中国最深刻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学的繁荣,在文学大道上坚定行走的贾平凹,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社会巨变予以持续关注,在坚持乡土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书写了一定数量的城市小说。这些城市小说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情况,丰富了中国城市文学的形象建构,写出了发生在中国
学位
陈维崧是清初词坛巨擘,陈廷焯称陈维崧词为“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陈维崧在词的创作上转益多师,可谓“取裁非一体,造就非一诣”。他于诸名家中尤好稼轩,并在自撰的词学纲领《词选序》中推崇稼轩长调,清人论词也多将他比附稼轩。本文分析了陈维崧与辛弃疾基本的契合点,进而从词作题材、形式技法、词学思想等方面,探究了陈维崧对辛弃疾的师法及推进之处。本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从遭际性格、时空背景、学
学位
鲁敏是新世纪以来活跃于文坛的一位“70后”女作家,她关注复杂的都市生活,手持一台高倍的、夸张的乃至有些变形与荒诞的取景器对世界进行剥离和萃取,无限贴近人性褶皱的幽暗处,并在有限的尺度内开拓出丰厚生长的心灵空间。虚妄是鲁敏小说无法逃避的底色,其言及的“虚妄”既是她对小说作为虚构技艺的认知,也是基于现实经验对隐匿在人间烟火背后的忧郁与苍凉的感知,还是扎根于生命的实感经验及因之生成的朝向自由想象的无限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