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中“扭转型力感”的艺术表达及在小型树木盆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景,作为我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扭转型力感是树木盆景力感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增强盆景艺术感染力的有效手段,而扭转型盆景的研究与创作更是当今盆景创意、创新之热点。目前,扭转型力感的系统理论研究尚处于较空白阶段,创作实践缺少理论支撑。因此,本文针对此现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明确了相关概念,完善了有关基础理论,并形成以下主要成果:1.明确了扭转型力感、扭转型盆景的相关概念。树木盆景中局部枝、干、根等旋扭状视觉动态所产生的力感,称为扭转型力感;在自然或人工作用下,盆树具有旋扭状视觉形象及动态感官效果的盆景称扭转型盆景。盆景扭转型力感与盆景动势相关联,因而盆景的扭转型力感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提出盆景扭转型力感的表达形式可从扭转成因、扭转部位、变形组织类型等三方面进行分类。按扭转成因分为自然扭转型和人工扭转型二种;按扭转部位分为根扭转型、干扭转型、枝扭转型和多位扭转型四种;按变形组织类型分为本体扭转型和表象扭转型。而表象扭转型根据肌理扭转类型分为树皮肌理扭转型和自然式舍利干扭转型两类。本体扭转型则根据创伤形态分为枝干创伤扭转型和枝干无创伤扭转型。枝干创伤扭转型根据加工方式分为规则式舍利干扭转型和裂口式扭转型。枝干无创伤扭转型根据轴线变化情况分为直扭型和弯扭型。3.借助“扭转角”“扭幅”“扭长”“扭转圈数”等量化指标初步界定了不同扭转类型的扭转强度等级。表象扭转型以扭转圈数为衡量指标,分为轻度扭转、中度扭转和高度扭转等。本体无创伤扭转型以扭幅、扭转角等为主要衡量指标,分轻度扭转、中度扭转、高度扭转和超强扭转。本体创伤扭转型则可结合不同加工方式参照表象扭转型和本体无创伤扭转型进行强度分级。4.研究了扭转型力感的表达在提升盆景形态、质感、色彩、动态及情感等方面的美学特性及其“改变枝条线形”“助益枝干做弯”“塑造盆景老态”“增强盆景的力与势”“营造视觉美点”等方面的功能作用。5.总结并实践了扭转型力感的“嫩梢缠丝法”、“细枝缠绕法”、“枝干纵裂扭弯法”、“舍利干肌理表现法”等主要四种加工技法。提出了创作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的“创作前准备”“定型定势”“扭转设计”“整姿塑形”“后期管护”等五个关键环节。
其他文献
外泌体是原核和真核细胞主动向胞外释放的纳米级(30-150nm)双层囊泡,携带蛋白质、脂质和多种遗传物质(如m RNA、lnc RNA、mi RNA和DNA等),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被细胞吸收,也可经循环系统被远距离靶组织或器官吸收,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畜禽动物外泌体的研究多局限于乳汁、精液、子宫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等液体,人们对猪不同组织外泌体中遗传物质的组成、品种间差异、生理
学位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是重要森林资源之一,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高氮流失和低磷利用是南方红壤的突出特点,也是毛竹林经营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附着于植物根际或根表,诱导植物根系分泌大量有机物,并富集土壤中的功
学位
磷(P)在高度风化的亚热带森林供应不足、常难满足植物需求。近年来,随着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土壤P限制也随之增加,外源施P肥是缓解土壤P限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亚热带最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面临地力衰退、长期生产力难以维持等突出问题,N沉降背景下杉木林土壤P供给的变化值得关注。目前,外源N、P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P组分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尚
学位
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索其濒危的内源性机制。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且处于孤立状态。本研究对40只蓝冠噪鹛(婺源不同繁殖点、思茅等野生个体以及新加坡裕廊飞禽园(Jurong Bird Park)饲养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基于SNPs技术分析了不同来源蓝冠噪鹛的遗传分化程度,以明晰思茅种群作为亚种的有效性,对新加
学位
百合(Lilium spp.)是重要的多年生球根花卉之一,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虽然我国野生百合资源丰富但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与荷兰等国存在较大差距,为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都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种球。因此培育性状优良及生长势强的百合新品种为我国百合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百合为贝母型胚囊植物,其三倍体一般雄性不育,但三倍体百合作母本时通常具一定育性可获得非整倍体后代。理论上非整
学位
我国南方地区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且多云雨,较难获取长时间序列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而时空融合技术能够同步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融合时序影像及物候(PH)特征信息,探究不同分辨率融合时序影像的森林植被类型识别效果,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基于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分别将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8 OLI、GF-1 WFV影像与高时间
学位
作为土壤碳进入大气的主要通道,土壤呼吸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构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降雨格局改变(尤其是极端降雨事件频发)的现状正逐步影响相关区域生态系统土壤碳释放过程,伐桩系统作为森林采伐所留下的粗木质残体,其分解碳释放过程对极端降雨事件的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准确评估不同强度脉冲降雨对伐桩系统和非伐桩系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大小,并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生态因子的变化来揭
学位
森林转换过程中,不同林型的物种和土壤也会发生变化,但关于常绿阔叶林转换过程中物种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差异研究还比较匮乏。为加深对常绿阔叶林转换过程中不同林型差异的认识,本文以江西官山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选择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及各林型中的优势树种,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学位
树木菌根类型被认为能够有效地指示和评估森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动态等关键生态过程,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北方和温带森林,在亚热带森林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江西省人工林中常见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种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淋溶-好氧培养试验评估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木凋落叶源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数量和生物降解性;然后通过
学位
武功山垂直的山体,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使得海拔1550 m以上形成大面积的山地草甸,是同纬度难得的低海拔山地草甸区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同时,当地部门也会不时对草甸进行“炼山”。火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对草甸土壤的物质循环和植被生长等会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以武功山山地草甸海拔1600 m处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五个区组,每个区组内设置CK对照(未火烧)、火烧、火烧+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