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TaFimbrin基因的表达特征及抗病功能验证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上种植小麦产区范围内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高爆发的特点。近年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小麦条锈菌产生抗药性,且条锈菌致病性变异频繁,不断出现新的生理小种,引发条锈病广泛流行,而培育抗条锈病栽培品种是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研究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可为培育和改良具有抗病性的农作物新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水源11(Suwon 11)与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组成非亲和互作,与生理小种CYR31组成成亲和互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RT-PCR)对小麦TaFimbrin基因参与小麦抗条锈病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对在非生物胁迫和施用外源激素处理下小麦TaFimbrin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克隆小麦TaFimbrin基因全长序列,对其生物信息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BSMV-VIGS)技术,验证TaFimbrin在小麦抗条锈病中的功能,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初步分析了TaFimbrin在小麦条锈病中的抗病作用,结果表明,TaFimbrin在非亲和互作中的表达量明显上调,且在48h表达量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6.0倍;在亲和互作中,TaFimbrin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2.非生物逆境胁迫和施用四种外源激素处理,试验结果表明,TaFimbrin能够响应不同外源激素刺激和非生物胁迫。在高温(Hot)、低温(Cool)、盐(Nacl)胁迫下诱导TaFimbrin基因表达量上调;在水杨酸(SA)诱导下TaFimbrin基因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乙烯(ET)、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下TaFimbrin表达量显著上调。3.TaFimbrin在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不同,组织特异性试验表明,TaFimbrin在小麦水源11品种的根、茎、叶及种子中均可表达,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4.克隆得到小麦TaFimbrin基因的全长序列,TaFimbrin编码745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81666.67Da,蛋白等电点为5.65。Fimbrin蛋白的保守结构域是由肌动蛋白相互结合而成,其由4个重复的CH-domain构成,主要定位于细胞质。5.生物信息学分析,微丝骨架调节因子TaFimbrin是CH-超家族中的一员,其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含有跨膜信号肽和核定位信号。6.BSMV-VIGS试验结果显示,借助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对TaFimbrin基因进行诱导沉默,抑制其在小麦植株中的表达。对沉默成功的小麦植株分别接种条锈菌CYR23和CYR31。在非亲和互作中,沉默植株的抗病性降低,叶片上出现少量的夏孢子堆;在亲和互作中,与对照相比,叶片上的夏孢子堆数量增加,沉默植株的感病性增强。组织学观察发现,在48h和120h,TaFimbrin沉默植株叶片中菌丝分支数和菌丝长度都高于对照,在120h时基因沉默植株叶片中菌落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TaFimbrin沉默后小麦植株与对照相比感病性增强,进一步说明TaFimbrin参与植物的抗病性。因此,TaFimbrin与植株的抗病性相关,在小麦抵抗条锈病的侵染过程中响应正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猕猴桃因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翠香、红阳等新品种更是成为了近几年的网红水果,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促进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分析比较主栽品种与新品种的品质信息对于猕猴桃栽培、加工、贮藏与保鲜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果实内部因其组织结构的不同,在采后成熟衰老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通过建立品质与电参数的相关性数学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基于电学参数的果实无损检测。本研究以陕西省种植的2
学位
石榴自古以来就有“水晶珠玉”之称,被誉为果中珍品,风味独特且功能性成分含量很高。我国石榴的栽培面积目前位居世界第一,年产量已远超过人们鲜食所需。石榴酒作为石榴深加工产品中的一种,它不仅能够解决石榴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单一、储藏期短等问题,同时又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本试验以产自河南荥阳的河阴软籽甜石榴为原料,将石榴汁以不同浓度梯度的果胶酶浸渍后,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酿制石榴酒。在石榴酒的主发酵
学位
杏鲍菇口感好,营养丰富,是最受欢迎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我国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成熟,发展快速,2018年中国杏鲍菇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市场规模近100亿元。为了提高杏鲍菇的产业附加值,本研究以杏鲍菇为原料,研究杏鲍菇乳酸发酵饮料的加工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乳酸菌发酵后的杏鲍菇浆中的非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杏鲍菇浆接种乳酸菌后发酵18h,Lb、Lf、Lp702这三种乳酸菌发酵结束后的酸
学位
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具有C3·C6·C3基本构架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且多聚体的活性不及寡聚体。因此将多聚体降解为寡聚体的研究对于多聚原花色素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葡萄籽中纯化制备了多聚原花色素,并采用超声波法对其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了超声波处理前后多聚原花色素的结构和活性变化,从而建立了多聚原
学位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统计结果,2018年中国以875千公顷的葡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鲜食葡萄占比83%,酿酒葡萄占比11%,鲜食葡萄产量达到13百万吨,产量大、成熟期集中、储藏性能弱,而果酒产品是葡萄加工产品中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我国虽然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但是40%以上的消费依靠进口,缺少本土特色葡萄果酒系列产品,葡萄酒产业整体发展缓慢。所以适时开展鲜食葡萄系列果酒的研
学位
苹果腐烂病(Valsa canker of apple)为苹果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被称为苹果树“癌症”,严重制约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腐烂病发生与树体健康程度密切相关,本实验室前期发现树体钾含量影响苹果树的健康水平,因而影响腐烂病的发生。我国苹果果园钾含量整体偏低,一方面与对钾肥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用量少有关,另外土壤有机质、干旱等多种因素影响苹果树对钾肥吸收利用。本研究拟探究有效提高休眠期树体钾
学位
2009年以来,陕西省太白高山蔬菜频繁受到根肿病菌的危害,已严重制约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所以了解大白菜品种的根肿病抗性水平,掌握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分布与利用情况,以保障太白高山蔬菜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Williams系统,对采自我国云南玉溪、重庆涪陵、湖北宜昌、辽宁沈阳和陕西太白等发病疫区的8份根肿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采用单菌接种和混合菌接种两种方式分别对74个大白菜品种(组合)进行苗期
学位
纳米氧化锌(ZnO NPs)已经成为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经过使用周期,最终进入环境,对于农田环境及作物生长造成影响。本研究以ZnO NPs作为新型肥料,探讨其对大田粮食作物的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解决黄土高原潜在缺锌区小麦和玉米籽粒锌含量较低的问题。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御驾宫村设置了大田微区试验。以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为主,小麦设置了五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拔节期和灌浆前期喷施
学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造成人食物中毒和感染。随着抗生素在医院治疗和畜牧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被检出。菌株耐药性的增强,不仅使得人类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更加困难,而且
学位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葡萄酒产区,新疆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和内蒙古乌海产区是西北产区的典型代表。目前,中国葡萄酒质量特征的评价大多数采用由专业人士进行感官品评,然而系统地评价葡萄酒质量特征的理化指标体系还未建立,对葡萄酒风格特色的研究较少,与国外知名葡萄酒产区相比,西北地区没有突出产区优势,缺乏知名品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北地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