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入路在上颌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上颌骨切除术的各种手术入路各有利弊,大多遗留术后咀嚼、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尤其是对颜面容貌美的影响较大,同时,传统内侧切口围手术期放疗时有洞穿性空洞的发生。为尽量减少颜面中央区域皮肤软组织疤痕,减少或避免内侧切口围手术期放疗可能出现的毁容性空洞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有必要发展和创新上颌骨切除术的手术入路。目的根据上颌骨及面部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设计并提出上颌骨切除术的后外侧入路,经临床实践,对上颌骨切除术的后外侧入路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分析及评价现今上颌骨切除术各种入路基础上,根据头颈部外科手术入路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内眦-下睑下缘-颧弓前缘-发际-耳屏前-耳垂下-下颌角后下-下颌骨缘下”这一新的上颌骨切除术手术入路(简称后外侧入路)。现对采用这一新的手术入路行上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初步的临床评价。结果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好,颜面部切口瘢痕明显减少,均存留患侧面部塌陷,皮瓣翻揭区面部的精细表情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保留眼球者均无视力模糊。其中1例术后1月出现右腭部约1*0.5cm大小穿孔,与鼻腔相通;1例术后3个月出现右眼轻度复视,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7月复发;1例术后放疗,没有出现颜面中央区毁容的洞穿性空洞。结论后外侧手术入路其方法可行,是一种确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手术入路,与现今各种入路相比,具有下列的优点:①术野暴露更充分;②切口相对隐蔽、颜面中央区可见疤痕减少;③切口下方径路稍加改变,即可在同一术野完成选择性颈廓清及上颌骨的修复重建;④理论上该入路可减少围手术期放疗内侧切口(Weber-Fergusson切口)颜面中央区毁容的洞穿性空洞事件的发生。但同时存在比传统内侧入路创伤较大的缺点。本入路丰富和发展了上颌骨切除术的手术入路,为上颌骨切除术患者手术入路更加个性化的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备选方案。
其他文献
振动吊挂系统+车架第5阶~第6阶振型图如图9~图10所示。改进吊挂系统+车架有限元分析及结果如表3、图11~图16所示。
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前人已有博大精湛的科研成果,笔者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方法,以《故乡》和《社戏》中对比性景观描写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民间文化
目的检测生存素(Survivin)、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从而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它们的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7,IRF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ESCC)相关多原发癌(ESCC-MPM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6 279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数据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初步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头颈部Kaposi肉瘤(Kaposi’s sarcoma, KS)中的表达,
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以及今后将要实施的燃油税的开征,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以下简称:电喷)技术降低油耗和排气污染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当今摩托车而言,只有采用电喷技术才
本田HondaCB160E由设计师JamesStumpf设计,其初衷是为了向经典的本田160摩托致敬。外型上,HondaCB160E个性十足,充满未来想象。前后轮采用无辐条设计,前大灯凸显,犹如蛙眼;整车高度
为填补目前新疆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势评价的空白,本文选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类四种主要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
目的:研究一个新近发现的细胞核质双向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13(IPO13)在人角结膜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与角膜缘干细胞标记物p63作比较,探讨两者在人角结膜良、恶性肿瘤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