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焙烧预处理强化含碳微细粒金矿浸出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金是具有金融属性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易处理金矿资源的日益减少,占探明金矿储量20%以上的含碳微细粒金矿的高效开发利用已成为黄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陕西秦岭地区含碳微细粒金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含碳微细粒金矿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金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金以自然金形式存在,粒度微细,其中5-10μm粒级占83.03%,部分微粒自然金被碳质硅质板岩碎屑(石英、碳质、褐铁矿等组成)包裹;碳质含量高(石墨和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50%和1.33%)、粒度细(10μm左右),且与石英等脉石矿物紧密共生。利用HSC Chemistry 6.0热力学软件对氧化焙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主要组分之间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并绘制了碳质物、黄铁矿、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吉布斯自由能-温度图,结果表明,氧化焙烧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碳质的燃烧、黄铁矿的氧化以及碳酸盐矿物的分解,且分解产物MgO、CaO等与矿石中的SiO2、Al2O3等反应均可自发进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了试验条件对浸出率影响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焙烧作业预测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了浸出工艺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直接氰化浸出时,金浸出率仅为12.50%;焙烧过程中对金浸出率影响的因素显著性依次是通气量>焙烧温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时间,浸出过程中对金浸出率影响的因素显著性依次为磨矿细度>搅拌速率>浸出时间>浸出剂用量>矿浆浓度。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的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时间为2>1 h、焙烧温度为655℃、通气量为1.0 m3/h,通过正交试验预测最佳浸出条件为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95%,矿浆浓度为40%,浸出时间为21 h,NaCN用量为500 g·t-1,搅拌速率为350 r.min-1。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焙烧-浸出验证试验,金的浸出率为94.02%;通过模型预测,金的浸出率为94.43%。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焙烧动力学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焙烧前期(0-90min)最佳的动力学机理函数为f(α)=1-(1-α)1/3,该过程主要受气-固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活化能为212.03 kJ/mol,指前因子为157.85min-1,增加通气量、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该过程的进行;在后期(90-120min)最佳的动力学机理函数为f(α)=1-3(1-α)2/3+2(1-α),该过程主要受气-固内扩散控制,反应活化能为163.03 kJ/mol,指前因子为2459.93 min-1,增加通气量、降低原矿粒度可有效改善焙烧效果。浸出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浸出过程属于内扩散过程,提高磨矿细度有利于提高浸出效率。采用XRD、FTIR、XPS等方法表征了氧化焙烧过程中焙砂的晶体结构及物相变化,并考察了 Ca、Fe、Si等元素在焙烧过程中的转化行为,采用SEM-EDS、孔结构等方法表征了焙烧过程中焙砂微观形貌及孔结构变化。查明了氧化焙烧过程中主要矿物间化学反应与焙砂孔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焙烧过程中碳质氧化程度、焙砂孔结构参数、微观形貌变化、主要元素的转化行为与金浸出率的内在联系。在最佳焙烧条件下焙砂的主要特征为碳质物完全氧化,黄铁矿被氧化成Fe2O3,高岭石分解成偏高岭石,白云石分解较完全,焙砂表面出现的裂缝及内部的孔结构为浸出过程CN-的扩散提供通道,有利于CN-与Au有效接触,进而提高金的浸出率。本文的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含碳微细粒金矿石氧化焙烧工艺的认识,丰富了含碳金矿氧化焙烧理论体系,不仅为原矿氧化焙烧关键技术难题提供理论支撑,对其它难处理金矿石的高效利用也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重点领域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关键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不锈钢“塔尖”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以其超级的耐腐蚀性能、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备受青睐,已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最急需的关键材料之一。然而,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中制备技术要求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一类品种。目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企业掌握其核心技术,并且严格对外保密
近些年我国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商业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这一动向除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外,其背后一定还潜藏着更为深层、隐秘的逻辑与动因。本文基于建筑学、城市规划、社会学以及哲学领域所形成的日常生活视域理论与思想观念,借助“日常生活”这一视域研究商业空间在城市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作用和关系。商业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功能空间,除了具有商
今天的世界具有以往历史所不具有的重大挑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世界历史特征及意义前所未有的呈现于世人面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承认基础历史事实,从抽象到具体地深刻揭示世界历史形成动力、本质与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既是马克思思考、分析人类社会,从而构建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又是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构建未来社会学说的逻辑前提。实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发展对于今天超越单个民族与国家历史局限,站在人类
目的: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与构建p53突变型肿瘤特异性干预基因线路,并确定该基因线路对p53突变型肿瘤的实验性治疗作用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载体构建的方法构建可特异性结合野生型p53蛋白的适体核酶元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p53适体核酶在细胞中的活性与特异性;采用载体构建的方法构建Cre-p53适体核酶基因线路与CRISPR-p53适体核酶基因线路;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荧光成像和蛋白质印
生物分子的准确可靠诊断对疾病早期治疗和阐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基于分子信息层面的检测和认知而建立起的个性化医学使治疗许多罕见疾病成为现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多种生物分子检测平台相继被提出,但对复杂样本中低丰度生物分子检测及全球性大爆发疾病的快速诊断仍具有挑战性。此外,依赖于大型检测设备的传统分子诊断技术操作复杂,检测成本高,涉及复杂的样本预处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难以实现大规模部署和现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维持血管通透性、限制血管壁炎症活动、平衡凝血与纤溶系统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在病理因素持续性损伤下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和突出事件。"亢害承制"中医经典理论最初是对自然界生克制化、更替演变规律的高度概括,揭示了事物稳健运行的内在调控机制,而后逐渐演变为阐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机制及指导治疗遣方的重要法则。人与自然界相应,机体内在稳态环境也需在承
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的搜索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探索式搜索逐渐成为人们执行web搜索的主要方式。但是关于探索式搜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挑战,其中面向探索式搜索的查询推荐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查询推荐方法主要是针对用户当前提交的查询进行优化,而很少关注用户在整个搜索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缺乏对复杂搜索过程的特征分析以及用户在面对复杂搜索任务时的行为特征分析,因此只能适用于一些
基于在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工程中BIM技术与设计同步推进的实践,建立与设计对应的工作流程、审查制度、标准要求及全阶段BIM模型,分析在市域铁路BIM正向设计上面临的问题,探索优化模式和解决方式,为市域铁路工程BIM正向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生物质能作为可替代清洁能源之一,其利用与推广备受世人关注。开展城市钢厂协同处置生物质废弃物,不仅可以制备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还可以有效减少CO2排放,推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钢厂与城市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与能源深度利用出发,依托国内某知名钢厂的重大课题,以城市有机废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后开展了热解气化、催化改质制富氢合成气和固废基生物质炭,以及富氢合成气费托合成制液体衍生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争取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思想主题之下时时关照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内容丰富的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思想同样丰富多彩,可以划分为“红绿”思潮、“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等三种生态思潮——追溯三种西方生态思潮的理论源流、梳理三种西方生态思潮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主要学说,可以看到“红绿”思潮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西方演进所产生的生态思潮,“深绿”思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