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视角下基层数字政府改革中的“空转执行”--以广东省L镇为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政府改革的推进,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尚未弥合,但却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基层政府改革的“空转”现象。数字政府改革的“空转”现象,反映出技术赋能难以转化为管理效能的实质问题。为何原本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数字政府改革,却使基层组织陷入疲于应付的“空转执行”状态?为此,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数字政府改革的动态执行过程展开研究。整篇文章按照“确定研究对象—搭建分析框架—观察组织运行特征—探讨政策执行逻辑”的思路,以广东省浮市L乡镇为个案,运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分析。
  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政策“空转执行”具备“执行问题反馈不上去、管理和服务难落地、基层痕迹主义泛滥”等特征,本文所关注的数字政府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响应“放管服”改革的号召,容易忽视对民众切实需求的回应。第二,运用组织理论包含的组织间关系、组织内部特征、组织外部环境的维度,发现各维度分别呈现出避责、技术和场域三重逻辑;科层组织上下级之间是任务型压力、高压问责与避责行为,内部是责任型压力与技术治理,外部是需求型反馈和脱离嵌入。第三,事实层面梳理表明,省市级政府是强硬推行的,通过数量化的任务分解、多层次评价体系向下传导任务型压力,强化痕迹管理;区县级政府是直接转达上级任务,但也会与基层组织达成共识搁置,以减缓压力;镇街级政府的执行目标是完成技术治理任务,通过任务分解与利益套牢、为村居组织谋取适当利益等策略,俘获准官僚精英,彼此相互协助以化解考核任务。显然,基层组织偏重技术治理思维,容易忽视对民众需求的回应;基层治理主体的弱协同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政民之间的信任流失,降低了群众获得感。
  改革建议:一方面,“空转执行”是改革任务下沉到基层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当考虑基层对大量事务性工作下沉的承载能力,制定弹性、灵活的考核制度,给予基层更切实的激励和赋能措施。另一方面,要破除治理脱嵌的问题,重视和完善公共服务中的需求表达机制,实现基层组织与治理情境的互构。最终缓解基层治理形式主义、痕迹主义的问题,为民众提供精准、适配和有效的数字化服务。
其他文献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开放的与合作的精神来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从互联网时代迅速迈入了数字网络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反映时代特征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应运而生。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参与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网上丝绸之路”日益形成。  本文在回顾“数字丝绸
2018年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要加快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到基层。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如何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治理理论指导城市社区治理,使信息通信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是当下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由于行政体制的一些局限,通过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便成为突破这些行政局限性的治理手段。无论是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还是克服传统社区治理的一
学位
行政机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政府改革的重点,广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但以往的多数研究在内容上侧重于组织层面的因素对机构改革效果的影响,而忽视微观个体层面产生的作用。政府成员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客体,他们直接关系到组织改革的效果。改革之后的各要素搭配是否合理也影响着政府部门的效率,这也成为评判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我国历经了前7次机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改革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学位
自2013年以来,国家在农村信息服务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二者的协同发展在促进“三农”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作用。湖北省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其农村信息服务与农村电子商务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二者的协同发展能够大力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但在实践调研中发现,湖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却是独立的,完全分割开的,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农村信息服务与农村电子商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国家整体战略发展方向逐渐向创新驱动转移,创新创业转变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众创空间的角度来看,众创空间在创客服务、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社会结构优化、区域发展等方面挥了重要作用。从创客角度看,积极投身于创业活动并成为创客队伍的一份子,这不仅可以让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还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国家正式确定发展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之后,南昌市各单位在当地政府的带
学位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乡村小微湿地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用地,其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生态功能的稳定将直接影响到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2018年,中国政府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首次提出《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草案,乡村小微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各地纷纷开展小微湿地治理的探索。农民作为小微湿地治理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参与意愿对于小微湿地治理的
学位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暴露出一系列发展问题,以生态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弊端显著,积极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三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有助于协调区域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重要工具,是维护陆地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学术界已形成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范式,但缺乏对其构成要素与整体格局间的相互联系等微观层面的思考,较少考虑格局构成要素的系统性与结构性
学位
近年来,水源涵养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宏观政策背景下重要性不断提升,明晰水源涵养服务的综合变化发展对区域水资源保护和维持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实施的基本前提。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对水源涵养服务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相关的政策背景及水源涵养服务的空间关联特性等方面关注不足,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水源涵养保护指导有限。  本文以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
受经济发展影响,农业人口大规模转移已成必然趋势。此举释放了农村多余劳动力,缓解了粮食生产“过密增长”现象,有利于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是经济发展也使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农药、化肥以及农业机械等相对价格较低的农业生产资料有效替代了劳动力,大量投入到耕地生产中,虽然短期内保证了粮食产量,但是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极大地阻碍了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因此,及时掌握农业人口转移动态,认清耕地利用现状,深刻挖掘农业人
转基因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自出现以来便面临这样一种情形:一方面被各国视为科技制高点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点,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又伴随不断争议,长期保持较高的舆论热度。由转基因的安全性出发,引发了一系列激烈争论,话题涉及经济、政治、环境等各个方面,加之一系列负面事件的产生,严重影响到公众对转基因的看法与认知。舆论中充斥着大量非理性言论,影响着转基因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转基因战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