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用药特点及曹建雄教授临床经验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用药特点,并总结曹建雄教授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临床经验,以求更好的传承中医临床经验,拓展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治疗思路,也为研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内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文献,将文献中的方药规范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及新方分析。通过研读文献,临床侍诊及导师传授,整理、分析、总结出曹建雄教授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临床经验。结果:通过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文献,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得到76首合格处方,共154味中药。1.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前三且频率超过10%的分别是清热药(342次,38.60%)、补虚药(210次,23.70%)和解表药(128次,14.45%),子分类中使用频率超过10%的有清热解毒药(12.98%),清热凉血药(11.62%)和补气药(10.61%)。2.药物频次:本研究药物使用总频次为886次,其中使用频次大于10次的共有27味,前10味分别是甘草(53次)、生地黄(38次)、蝉蜕(35次)、当归(32次)、防风(30次)、苦参(30次)、荆芥(30次)、金银花(30次)、白鲜皮(28次)、牡丹皮(21次)。3.性味归经:寒性药物使用521次,温性186次、平性137次、凉性68次、热性2次;甘味药使用503次,苦味443次、辛味236次、酸味31次、咸味29次和涩味14次;归经超过200次的有:肝经399次、胃经361次、肺经347次、心经342次、脾经264次。4.核心组合及新方:设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9,得到生地黄—蝉蜕、生地黄—荆芥、防风—蝉蜕、荆芥—蝉蜕等41个药物组合。置信度≧0.9的共75条,其中“当归,蝉蜕→甘草”、“生地黄,蝉蜕→甘草”、“荆芥,蝉蜕→甘草”、“荆芥,防风→生地黄”等20条置信度为1。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和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设相关度为5和惩罚度为2,提取出24对药物核心组合、12首新处方。曹建雄教授认为吉非替尼相关皮疹为禀赋不足、邪毒内侵所致,将其病因归纳为“风、湿、热、毒、瘀、虚”。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分为风热型、湿热型、火毒型及阴虚型,以“从肺论治,擅用风药”、“通腑泻浊,升降相宜”、“清热解毒,热毒同治”、“扶正固本,健脾益肺”、“复法大方,标本兼顾”为治则,常用清热药、风药、补虚药,辨证选用银翘散、消风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荆防四物汤、普济消毒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生脉散及清燥救肺汤施治,并重视调畅情志和日常护理。结论:1.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使用具有清热、补虚、解表祛风功效的药物为主,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健脾益肺、益气养阴、疏肝理气为主。2.曹建雄教授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临床常见佳效,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数据挖掘结果的合理性。3.曹建雄教授对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创造性提出吉非替尼属燥、热之品,且重视调畅情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定喘汤治疗儿科疾病的适用范围、适宜证候、主要症候、用药频率及药物配伍规律,为临床应用定喘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1992年-2021年20年间公开发表关于定喘汤的期刊文献,借助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研究要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收集有关定喘汤的期刊文献共524篇,医案共34例,以临床研究为主,主要集中于肺系疾病。2.定喘汤主要应用于哮喘(41.2%)、肺炎喘嗽(3
学位
目的:探讨在抗感染、补充核黄素、调节肠道菌群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上采用穴位贴敷辅治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湿热熏蒸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西结合疗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参照纳入标准严格择取研究对象,共计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实施蓝光照射+其余基础治疗,治疗组实施穴位贴敷和蓝光照射+其余基础治疗。观察疗程:4天。密切观察并及时评估、记录两组患儿在
学位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毫火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指导IBS-D治疗,并加以临床推广。方法:将70例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毫火针疗法)35例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疗法)35例。两组均进行4周针刺治疗。记录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中医症候积分、周排便频次、周粪便性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I
学位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患儿60例,给予健脾柔肝息风汤内服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测量评分(YGTSS),采用SPSS2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最终完成临床观察58例,根据结果统计:1.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
学位
目的:观察温肾建中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综合疗效,包括对经行腹痛主症疗效及其相关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经入排标准筛选的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温肾建中汤)30例,对照组(艾附暖宫丸)30例,两组分别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药,连服9天后停药,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中医证候主症及其各项伴随症状的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综合分析。结果:(1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型与脑电图的关系,对比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脑电图的特征,总结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不同证型脑电图的表达特点,总结探求中医证型与脑电图的规律。以期找到脑电图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参考依据的可能性,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同时寻找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在脑电检查中的特征变量,分析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脑电图的危险因素,寻找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中医证候与脑电图特征变量及危险因素的关
学位
目的:通过温针灸与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种不同方法治疗Ⅰ-Ⅱ度子宫脱垂的疗效对比观察,旨在筛选出一种更优、更有效的治疗Ⅰ-Ⅱ度子宫脱垂的方法。方法:将60例Ⅰ-Ⅱ度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生物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要求患者完成20分钟盆底肌锻炼。温针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生物组患者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每周接受3次治疗,隔日1次,10次治疗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
学位
泉州张氏中医内科流派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色优势明显。第三代传人张志豪先生提出了“五脏并治,特重脾肾,和调阴阳,护阳为要,以平为期”的思想,奠定了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第四代传人刘德桓主任提出了化瘀浊、益肝肾之法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孙伟芬主任倡导“扶正祛邪”的方法用于肿瘤的治疗,创新发展了各自专业领域的理论思想,丰富充实了流派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学术流派的
期刊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补阳还五汤、“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网络靶点拓扑学分析,探究针药并用相对于单纯针刺、中药治疗的优势及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实验分组。将25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0只、造模组200只。造模组参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进行模型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温胆汤加味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谵妄(痰瘀互阻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DSR-R-98评分、C反应蛋白的影响,评价温胆汤加味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谵妄(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温胆汤加味治疗,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