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五氯酚厌氧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分子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代芳香烃化合物具有生物毒性、持久性、及环境积累效应,这些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它们在环境中的长期滞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恢复受这类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水体/土壤的功能,寻求相应的修复补救措施是关键,基于微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处理、修复技术因其具有高效、低耗等特性而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众所周知,生物处理、修复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功能、时空分布与系统处理性能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PCR-DGGE、FISH等为在基因水平上揭示生物降解系统分子生态特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本文采用PCR-DGGE对EGSB反应器内PCP厌氧降解及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细菌、古细菌种群结构的时空分布变化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厌氧降解PCP过程微生物种群结构分子生态特性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经为期180d的反应器运行实验研究,获得以下结果: (1)从对各时段微生物16S rDNA V3可变区扩增产物的DGGE分析结果来看,在PCP厌氧降解及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反应器内细菌和古细菌组成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带谱的这种变化与反应器运行过程污泥微生物种群演替,特别是PCP脱氯降解菌发育有关。 (2)基于DGGE图谱的相似性分析,随着进水PCP负荷的逐步提升,当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内上下层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相似,细菌相似性C_s在71.4~77.6之间,古细菌在70.4~76.7之间。 (3)当反应器非正常运行时,反应器上下层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即发生变化,细菌相似性C_s降至43.3,古细菌C_s降至35.2。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反应器下层,表明反应器下层污泥微生物尤其是产甲烷菌更易受冲击负荷、毒作用等的影响。 (4)为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具体组成,通过回收DGGE条带DNA,重新扩增经纯化的DNA、测序、登陆GeneBank进行序列分析等步骤,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存在—不可培养细菌与已报道的不可培养脱氯细菌相似性在98%,初步确定该细菌与PCP的脱氯降解相关。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回收古细菌DGGE条带DNA结果显示,反应器内主要古细菌分属甲烷杆菌科(Merhanobacteraceae)、甲烷八叠球菌科(油thanosarcinaeeae)、甲烷粒菌科(Methanoc口rPusulaceae)三个科,厌氧颗粒污泥中的优势产甲烷菌包括油thanosaera eoneslii、Methanorhrix soehngenii和Merhanobacteri、m sp.,这同其他研究者的普遍研究结果相符。
其他文献
司马迁呕心沥血所作的巨著《史记》与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其中,《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商贾、医卜等,大都栩栩如生、形象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完成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调制、解调和对移动信道的管理,另一方面它配合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移动台的各种管理。
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各类新兴高档的消费、休闲、办公、娱乐等综合性一体的建筑、地下建筑的建造使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功能复杂。城市也越"长"越高,愈来
春秋战国时期是整个妇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本文在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分工与社会性别角色入手,分妇女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及妇女地位
为什么简·奥斯丁的小说几百年经久不衰?她非凡的作品究竟是怎样同读者一起走进平凡的生活,同时又不时地跃出生活的海洋俯瞰世态人生、多层次地经验理解平凡的生活?在与读者共
香港的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香港,并由港英政府延续至特区政府,给香港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论文将系统地梳理越
目的对1例Angleman综合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用Affymetrix Cytogenetics 2.7M基因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而室内景观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采和关注。文章概述了现代室内景观设计中的现状与问题,通过论述室内景观
世纪之初,社会和公民对教育公平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及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新的发展
2005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对158例气道异物患儿及时抢救,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8例,男96例,女62例,3岁以内135例,3岁以上23例,气管异物81例,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