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读者视野融合的开放式文本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简·奥斯丁的小说几百年经久不衰?她非凡的作品究竟是怎样同读者一起走进平凡的生活,同时又不时地跃出生活的海洋俯瞰世态人生、多层次地经验理解平凡的生活?在与读者共同经验艺术真理的历程中,奥斯丁显然别具独到。本文从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奥斯丁小说对读者的跨时代的心灵召唤,发现由于奥斯丁的小说是一个召唤读者视界融合的开放式文本,使得文本阅读不是单向的聆听宣讲,而是读者、作家、文本的动态心灵对话,这就意味着文本自身更多的阐释可能从不可言说的海洋中跃出,使艺术真理在读者、作者、文本的互动交流中获得去蔽。 第一章 文本召唤了作者 立足于简·奥斯丁文本的既成事实,奥斯丁小说创作的个人化动机浮现出来。通过梳理十八世纪末英国小说的发展状况,可以了解到奥斯丁所处的文学时代客观上把她召唤到小说领域,并且由于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在主题风格上有失偏颇,而引起奥斯丁对这种文学潮流的反击。她学习了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技巧,延续了感伤小说的成长主题,并把它们纳入到现实生活中来,通过真实丰满的人物和现实的故事情节,展现更深刻的社会批判。同时,受到其阅读品位、家庭和浪漫诗歌的影响,她形成了一种幽默、流畅、而笔锋犀利的语言艺术。 第二章 文本召唤了读者 奥斯丁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细节场景深深地吸引住了读者。她不仅意识到爱情婚姻题材对当时读者的魅力,而且发掘出一类立意深刻的“老小姐题材”来召唤成倍增长的女性读者群。她创造的瞬间情境放大了生活中的细节场景,用游动的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构成文本中的“三重声音”召唤读者进入某一时刻相对静止的心灵世界。同时语义缺失的语言结构也把奥斯丁精湛的反讽艺术和具有历史纵深的英语语言特色展现在读者面前,召唤读者跟随文本自觉地进行语义补缺。 第三章 奥斯丁小说对读者跨时代的召唤 奥斯丁小说深入探讨了两性关系的永恒主题,致使在后现代社会中的读者中,她的古典小说也具有了跨时代的魅力。由于读者受到种种巨大的现代社会压力,他们转向古典小说寻求安慰,这就造成了奥斯丁小说相比现代派作品和通俗小说,其整体风格和阅读的愉悦性落在了现代人的期待视野中。而由奥斯丁非凡的自制力造成的文本的“无”的空间,召唤读者进一步探索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关系。然而现实中存在三种对奥斯丁小说的误读,造成误读的客观原因也击中了奥斯丁创作的缺陷。 结语 奥斯丁的小说并非是自显自在的奇迹,所谓的自足的小说也是不存在的,在小说艺术的世界中,作者、读者都是被艺术召唤进来的,作为载体的文本既打上了作者独特风格的烙印,又在阅读过程中被读者个人化地理解,缺少了任意一方都不能实现艺术真理的显现。简·奥斯丁的小说正是这样一种召唤读者视野融合的开放式文本。
其他文献
上海孕育了王琦瑶,赋予她上海女人的精致;带着这份精致,她成为了"三小姐",并经历了五段没有终点的爱情。王琦瑶尽管留恋曾经的辉煌,但却不可避免的成为时代的尾音。一曲长恨
在农村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极差、施工设备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某些施工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而给今后配网的营运埋下不少的隐患,有些甚至造成设备故障
关于时间洞察力目前依然在其概念和结构等基础问题上存在争议,而存在着各种不同意义的研究。如果把每项研究涉及的内容看作一个集合,那么这一领域的所有已有研究和可能的研究的
本文以湖北省"十二五"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状况与培训需求调查为依据,对校长培训动因、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模式等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培训者的立场,提出相应的引领策
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考研培训班,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应届考生们无一不感到迷惘、摇摆不定,不知道是该顺应市场潮流选择考研培训班呢,还是脱离大众,自己踏踏实实的把知识点好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企业中的计量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
司马迁呕心沥血所作的巨著《史记》与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其中,《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商贾、医卜等,大都栩栩如生、形象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完成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调制、解调和对移动信道的管理,另一方面它配合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移动台的各种管理。
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各类新兴高档的消费、休闲、办公、娱乐等综合性一体的建筑、地下建筑的建造使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功能复杂。城市也越"长"越高,愈来
春秋战国时期是整个妇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本文在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分工与社会性别角色入手,分妇女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及妇女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