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咯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咯并嘧啶类杂环化合物具有杀菌、抗病毒、抗癌等生物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研究了运用原料易得、条件温和及收率较高的氮杂Wittig反应方法,来合成新型吡咯并嘧啶类杂环化合物,并探索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成环反应条件、波谱性质与生物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报道了下列3个系列6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咯并嘧啶类衍生物和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活性中间体膦亚胺,并研究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具体类型如下:1)2-烷胺基-3-芳基-5-苯基-吡咯并[3,2-d]嘧啶-7-氰基-4(3H)-酮(44个)2)2-烷氧基-3-芳基-5-苯基-吡咯并[3,2-d]嘧啶-7-氰基-4(3H)-酮(7个)3)2-芳氧基-3-芳基-5-苯基-吡咯并[3,2-d]嘧啶-7-氰基-4(3H)-酮(15个)2.研究了吡咯碳二亚胺与胺、醇和酚的成环规律,结果表明该碳二亚胺与酚反应在碱(固体K2CO3)催化条件下,室温或加热到50℃左右便可顺利关环,与胺及醇反应需要用到更强的碱醇钠催化才可以顺利关环。3.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所选取化合物对水稻纹枯菌、小麦赤霉菌、黄瓜灰霉菌、苹果轮纹菌、棉花枯萎菌、棉花炭疽的抑菌活性并不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正>记者:朱教授,请您介绍一下"新教育实验"好吗?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缘起于《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这两部个人专著。其中,我试图对
异己烷属于溶剂油品种之一,具有符合社会发展和环保需求的低芳、低硫、无味、无毒的特点。本文从异己烷的特性、市场应用范围及存在的优缺点展开分析,浅谈异己烷今后的市场前
本文对坦尼森提出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产生背景、观点、架构简要地进行了概述,并在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型的比较中分析了该模型的具体特点,包括:非线性、动态复杂性;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中成功84例,中转传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将247例献血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7例为多次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对照组120例无献血史。比较两组C反
采用果胶酶酶解草莓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响应值(出汁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比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莫沙比利片治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价值体系,需要以现实理性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审视和吸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体系,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曾
目的探讨EIAE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EIAE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治疗患者16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176颗;随机分为4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