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雨林之弧》是20世纪美国最为重要的日裔女性作家山下凯伦的处女作。在该小说中,山下凯伦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模式展示了“马塔考”的兴起、发展以及灭亡的前因后果,以此来揭示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带来的种种问题。本论文旨在分析山下凯伦的小说《穿越雨林之弧》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章。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山下凯伦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代表作《穿越雨林之弧》,接着梳理了国内外对该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动态,然后阐述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及论文的主要框架。第一章通过分析小说《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圣经原型和民间传说典故来探讨魔幻现实主义在该小说中的运用。山下凯伦在小说中运用诺亚方舟、亚当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等圣经原型以及民间传说典故,讲诉了小说中的人物在“马塔考”的成功、迷失与堕落。圣经原型以及民间传说典故的运用不仅给小说增添了魔幻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刻揭示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第二章通过探析小说《穿越雨林之弧》中的三个具有魔幻色彩的人物来阐述魔幻现实主义在该小说中的运用。在《穿越雨林之弧》中,山下凯伦塑造了有着三个乳房的法国鸟类学专家玛贝尔、前额上有一个橡胶球在不停转动的日裔男子小丸一正以及有三只手臂的美国人特卫普。通过塑造上述三个具有魔幻色彩的人物,作家揭露与批判了欧洲、日本和美国曾在巴西进行的帝国主义行径。第三章通过挖掘山下凯伦在小说《穿越雨林之弧》中采用的独特叙事策略来解读魔幻现实主义在该小说中的运用。该章首先分析了小说中的环形叙事策略。该策略的巧妙运用将发生在未来的生态灾难以过往的方式描述出来,从而造成了时间和空间的错位,而这种时空倒置为小说增添魔幻效果。其次,作家打破叙事传统,将叙事者设定为一个渴望融入社会关系的来历不明的橡胶球,将地方性的灾难提升为整个人类的灾难。结语部分扼要回顾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并强调,山下凯伦的小说《穿越雨林之弧》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于一体,不仅表明了山下凯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创新,而且体现了作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危机等当下问题的担忧与深入思考,其理论意义和现实启迪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