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京味小说”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son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人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方法,是以文化为视角,从最基础的层次去解读文学作品,利用作品中的有关材料并力图穿透这些材料,把隐含在这些材料之中的那种更深、更抽象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揭示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认为,文学作品需要阐释,人类学的解读方法即对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 本文借鉴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相关理论对“京味小说”中北京文化进行阐释。所谓“地方性知识”,是指生活于具体的文化时空中的文化持有者所秉持的知识体系和文化逻辑,它通过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和行为体现出来。在“京味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地方性知识”得到作家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对具有浓郁北京地方特色的语言、建筑、器物、风俗、心理描写等各种生活文化中的符号的表现,将与之相连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与文化逻辑展现出来。作家运用这些不仅仅是描写,更是力图透过它们展现其后的,在他们的不同眼界中所呈现的北京文化与北京人的生活逻辑。因此在本文第一章,通过梳理“京味小说”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出jF是由于作家们对地方性知识展示和运用的自发到自觉,使“京味”从一种单纯的地域特色发展到一种小说创作风格和审美范型;第二章着力挖掘和展现“京味小说”中的各种地方性的生活文化符号以及与之相连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与文化逻辑,并借鉴阐释人类学家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理论对其进行阐释。第三章受到格尔茨关于观察和分析“地方性知识”的理想态度——“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相关论述的启发,将老舍、邓友梅等作家和叶广岑等作家按照其北京人/外省人的身份以及其关照北京文化时所采用的内部/外部视角将其分为“文化持有者的外部眼界”、“文化他者的外部眼界”、“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三种类型,并指出这就是不同身份的作家在展示同一“地方性知识”、表现与之相连的文化逻辑时,体现出差异性的原因。后两章是本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创新之处。 用人类学的方法阐释“京味小说”是本文对“京味小说”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其中有关于“京味小说”中的“地方性知识”——北京文化及与之相连的北京文化精神的阐释,以及不同时代作家“三种眼界”的论述,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其他文献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姐妹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杰作,它们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里程碑式的地位,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被发掘出新的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别是三代时期的礼乐文化更是辉煌灿烂。早在原始初民社会,非严格意义上的礼乐文化就已经产生,经过夏商二代特别是商代乐文化的充分发展,到
本文将通过对两大杰出诗人山水田园诗具体作品的细读分析,从诗歌的总体风格特色、各种诗体运用的传承创新以及诗歌典型意境、意象等方面的较为全方位的比较鉴赏,力求发掘出中
橡胶隔震垫技术具有明显降低地震反应、降低工程造价、施工简单等优点,在北京西单大悦城中得以成功应用.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指出r橡胶隔震垫施工验收条件、安装程
兰州石化公司化工研究院(兰州730060)承担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快速放大ABS用PB胶乳粒径的胶乳附聚法技术”和兰州石化公司项目“AAS树脂的制备技术”,于1999年8月31日通过了
九十年代,余秋雨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化散文,独领文坛风骚。其代表作《文化苦旅》一版再版,畅销一时——由大陆而港台而海外,赢得了“学者散文家”的称誉。 余秋雨散文凭借山水风
采用醇盐法制备TiO2溶胶,用浸渍-提拉方式制成TiO2薄膜.通过光解实验,确定了TiO2膜的最佳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考察了金属离子对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