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条件下土壤表面盐分结晶积聚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研究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分析土壤表面盐分结晶积聚过程,对于有效治理和改良盐渍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在大量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水盐运移的研究进展和基本理论;以我国滨海典型盐渍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实验为主的方法,对蒸发条件下的饱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数值模型,对蒸发条件下水盐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运用数码相机跟踪技术,拍摄了土柱表面结晶盐生成及积聚过程;观测和分析得出,结晶盐生成的时间大概为4小时左右,土表盐分在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并逐渐覆盖于整个土壤表面;运用“吸水纸法”,观测了土壤表面的盐分浓度变化情况,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利用“直接测定法”测定不同蒸发时间下析出的结晶盐量质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析出盐量是随着蒸发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并且这一速率成逐渐减小趋势。  (2)采用破坏土柱的方法,得到了不同蒸发时刻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空间分布规律,即随着蒸发时间的延长,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累积影响深度不断增加。运用“金属环”法测量了距土壤表层10mm土层的水盐分变化规律,即在蒸发条件下土壤表层的水盐分布变化更为显著。  (3)采用不同厚度的土柱环实验,分析得出:非饱和蒸发条件下,土壤表面结晶盐析出的时间与平均盐浓度达到饱和的时间差值,以及土柱环厚度对于土表面结晶盐浓度变化的精度影响,为数值模拟提供了有效依据。  (4)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蒸发时间下土壤水分分布和盐分运移过程。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土壤蒸发时间达到72小时后,析出的结晶盐不仅仅存在于土壤表面,同时也存在于土壤上层;然而,数值模型中未能充分考虑这一差别,导致部分模拟结果中过低估计了盐分浓度值。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经济压力对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河南省与江苏省作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典型省份,其
大坝安全监控是根据大坝监测的数据资料,应用某种数学方法,建立能够有效地反映大坝效应集与外界荷载集间影响关系的监控模型,来模拟和预测大坝的运行性态,进而综合评价大坝的健康
目前我国地面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0%以上,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氮肥施用量急剧增加,大量的氮肥损失经灌溉入渗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了地下水环境,结合我国农业当前现状,推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能催化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菌株,本文研究了产漆酶疣孢漆斑菌Ws2-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
在水工隧洞设计中,经常遇到有压隧洞在温度荷载和均匀内水压力联合作用下的应力计算问题。尤其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抽水蓄能电站和引水式电站,其洞径往往较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深埋较深,因此温度应力计算问题变的更为突出。虽然国内外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温度应力研究较为重视,理论也日渐成熟,但是对于隧洞混凝土衬砌这种薄壁形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较少,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目前规范中也没有给出具体温度应力的计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