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目标要求教育的过程必须帮助学生缓解身心压力,或在承受压力中学会积极的心理成长。从减压或抗压两个方面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进而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感,保持身心健康和发展健全的人格。认知评价是压力认知交互模型中影响学业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认知评价方面能否通过思维或积极认知的心理训练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使学生能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教育实践重要命题。智力内隐信念是指普通人对待智力的心态、理解和认知,一般分为可变信念和固定信念两类。智力内隐信念具有认知评价的功能,持有不同智力内隐信念的人是否在压力—应对—反应模型中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进而对压力的应对产生不同的反应有待验证。从理论角度预测,持有可变信念和固定信念的人在应对压力时表现出的行为和反应存在差异,可变信念人更倾向于发挥其积极评价作用,对上述模型中因素间关系起到积极的影响。为进一步证实智力内隐信念的认知评价作用,以可变信念为研究出发点,参考压力模型各因素相互影响的特点,依据青少年认知发展特征,设计固定信念思维转变训练方案。通过转变个体对智力的信念,改善个体对自身的负面认知,达到缓解学生对学业压力的反应,提升个体与压力并存前行的心理健康自助能力。本研究包括两个内容,研究一采用智力内隐人格量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初中生压力反应等问卷,剖析不同的智力内隐信念在压力模型中的作用。根据智力内隐信念对压力的作用,研究二采用小团体心理训练的形式,以认知交互模型、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基础,设计可变信念训练方案,帮助持有固定信念的学生转变信念,缓解自身的学业压力。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对比实验设计,客观的评价训练方案的有效性。研究一结果显示,在压力—应对—反应的交互模型中,应对方式在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的智力信念在应对方式与压力反应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也表明,智力可变信念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比固定信念的学生更积极,其感受的压力反应低于固定信念的学生(p<0.05)。研究二结果表明,可变信念转变思维训练可有效提高初中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并且可降低学生学业压力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应对方式和压力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被试应对方式更为积极,学业压力反应显著降低。作为个体的一种认知,智力内隐信念在压力模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持有智力可变信念的学生与固定信念的学生相比在压力应对过程中表现的更为积极,产生的压力反应更小。通过转变信念思维训练后,固定信念的学生对智力内隐认知发生了转变,提高了自身应对压力的积极方式,降低了学业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智力内隐信念对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符合认知交互模型,通过智力内隐信念思维训练能够达到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反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