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呐喊》《彷徨》死亡叙事的意蕴及特点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代作家,很少有哪一位会像鲁迅那样,能够以自己的文笔生活如此深刻地介入到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建构中。这种影响力主要又来自于,作为被阅读和阐释的历史人物,他具有把生命本体的复杂矛盾给与充分展开与强化,并在极度扩张的张力结构中保持平衡的能力。而在鲁迅思想意识的诸种矛盾中,最为复杂难解的就是他的死亡意识的形成及衍变,它对鲁迅的思想面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对其文学创作发生着复合化的作用力。鲁迅一生以其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中广泛触及“死亡”意象与主题,“死亡”毫无疑问地成为其创作的贯穿母题。鲁迅的死亡意识生成于家庭变故和他本人的悲悯情怀,又受到进化论思想的理论整合,升华为关乎个人价值选择与民族存亡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这决定了鲁迅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就是不断地从困境中突围,夺路而走,反抗绝望,并依照进化论的理论预设呼唤一种较为合理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理想。这样的人生观念融入他的小说创作,曲折然而深刻地反映出来,形成关于死亡叙事的独特面貌与特点。根据作品表达主题意向的不同,鲁迅《呐喊》、《彷徨》涉及死亡叙事的作品大致可分三类:1.文化本质象征型;2.世态人生镜像型;3.精神困境隐指型。在第一类中,密布着各种各样的死亡的经验叙事和历史叙事,鲁迅同时还深入挖掘了国人的各样嗜杀成性的欲望与诡计,并把由这样的习俗惯例所涵养成的文化视为吃人的文化,这是鲁迅对中国充满伪善、涂饰的历史所给与的最为精准的概括,是剃掘到骨髓的。在第二类中,鲁迅通过与死亡相关的社会舆论、民间习俗等对作品所涉及的死亡描写的种种反应,映照出各种世态。在第三类作品中通过死亡叙事折射出主人公或与其有密切关联的人物各自不同但又相互影响着的精神困境。与死亡叙事的主题、类型相联系,又形成表达上的不同特点:1.最大限量的容纳、解剖人物或叙述主体的生活和人生感受与思考;2.淡化人物的具体死因,突出其中内蕴的人生意义;3.对一些死亡场景运用了仪式化的叙述方法,在这种仪式化的处理方式中蕴含着一种心理上的原型意义或者说情结性;4.在死亡叙事中,叙述者的介入和道德自省构成了此类小说独特意义的支点。综上,我们看到鲁迅小说所执著探讨的死亡问题既是现实的忠实模写,也是他独特个性与思想的发现,他能够在最普通最卑污的人生中发掘出笔下人物的苦魂,展示人生艰辛的同时更注意展示人生意义的匮乏,并把自己置于这样的苦境中经受同样的折磨,从而形塑了自己作为这个民族殉道者的受难者形象,实践并完成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生誓言。
其他文献
西奥多·赫尔曼·阿尔伯特·德莱塞是一位伟大的美国作家。他用作品揭露和抨击美国社会。他描绘了社会全貌,读者可以从中看透资本主义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他的写作技巧属
目的与小梁切除术对比,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EX-PRESS青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班级文化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然而班级文化实践普遍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经过文献阅读和实证研究发现在班级文化理论和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眼表抗青光眼药物后人的Tenon’s囊的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其抑制剂(TIMP-2)的表达,以了解长期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结膜下组织的病理改变
针对潜在视功能检测仪临床使用中量程有限和对高度屈光不正患者检测结果有一定误差的现象,研究了其光学系统成像特性,建立了系统对视力板成像的视觉放大率公式,分析了准直透
本文根据马克思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个重要的美学思想,从作家应怎样遵循“任何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 两大方面论述了“美的规律”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知识资本,在创造企业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通过顺应人
目的比较NP方案和DP方案进行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82例不能手术的ⅢA期及ⅢB期NSCLC患者(ⅢA26例,ⅢB56例)根据入选标准随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着眼于人的发展,数学教育目标从培养人的外在属性转向人的自身。因此,如何使数学教育为人的发展即为人的生命发展服务便成为致关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观念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呈现着发展方向大众化、办学方式多元化、办学模式市场化、办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