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镧改性沸石的制备及对水中氮、磷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大型湖泊和城市湖泊水质不断恶化,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这与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有关。富含氮磷的废水排入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进而引起水体水华,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生活。天然沸石是多孔硅铝酸盐晶体,对氨氮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但对磷的吸附性较差,而稀土镧对磷酸盐具有良好的吸附亲和性,可用于改性吸附剂。本文将稀土镧结合在天然沸石上,分别以氨氮和磷的吸附性能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改性条件,制备成镧改性沸石,并借助SEM-EDS、XRD和BET等对镧改性沸石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稀土镧改性沸石同步脱氮除磷的吸附特性,同时进行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试验,探讨其吸附机理以及对镧改性沸石的循环利用。试验结果表明:(1)镧改性沸石的制备主要受氯化镧和沸石的固液比,氯化镧浓度,接触时间以及氯化镧溶液酸碱度的影响。当氯化镧溶液与沸石的固液比为1:40,氯化镧溶液p H为10,氯化镧的浓度为2%和接触时间为10h时,所制备的稀土镧改性沸石对水体中单一氨氮和单一磷的去除效果最佳。(2)对新的吸附剂-稀土镧改性沸石进行表征:其结构特性与天然沸石存在差异,但稀土镧改性是在天然沸石的表面进行改性,其表面出现较多的白色颗粒状物质,沟壑被填充,而层间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稀土镧改性后的沸石硅铝比下降,提高沸石的吸附性能;镧改性沸石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相对于天然沸石变化不大,不影响沸石内部孔穴吸附氨氮的能力,从而实现同步脱氮除磷。(3)镧改性沸石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氨氮和磷,研究环境因素即投加量,吸附温度,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吸附剂投加量增多,反应时间变长,温度升高,镧改性沸石对氨氮和磷的吸附量先增加然后趋于平稳。在吸附剂投加量为1g,反应时间为5h,吸附温度25℃,氨氮和磷的初始浓度为20mg/L、5mg/L时,镧改性沸石对混合液中氨氮和磷的吸附效果最佳。(4)镧改性沸石对水中氨氮和磷的吸附机理研究:镧改性沸石吸附氨氮和磷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拟合出的直线不经过坐标原点,此反应过程由多个吸附阶段共同控制;通过拟合吸附热力学模型,镧改性沸石吸附氨氮和磷为自发、吸热、熵增反应。(5)镧改性沸石对氨氮和磷的吸附达到饱和后,经Na OH溶液洗脱4次,氨氮和磷的吸附率分别下降了11.83%、8.43%,但吸附效果仍然较好。
其他文献
秸秆还田是土壤有机质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东北黑土水稻田淹水期短,非淹水期长且多处于冻结状态,水稻秸秆碳氮在黑土不同种稻年限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中的分配与固定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双标记(13C/15N)水稻秸秆示踪技术,通过150 d淹水培养(温度为20℃,淹水层为1 cm)和随后150 d冻结培养(温度为-15℃,饱和水分状态)试验,研究水稻秸秆添加(添加量为1%)对黑土不同种稻年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成为了国家在新世纪做出的重要决策;振兴东北政策的施行是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方式造成区域资源消耗过度、污染物排放严重等问题,其如何平衡绿色生态和经济发展,日益受到社会的热切关注。本研究采用能值分析方法,核算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本存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污染物影响下环境服务与损失在内的资源消
学位
近年来,抗生素在自然水域和农业污水中被频繁检出(浓度级别为ng/L-μg/L),成为社会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四环素因其对疾病防治、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多应用于人类医学和畜禽养殖。然而四环素并不能完全被人和动物消化吸收,30%-90%的四环素通过粪便和尿液被排放到环境,进而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吸附法因具有高效率、易操作、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水中
学位
工业废弃物铁矿尾砂资源丰富,堆积的尾砂会占用土地资源,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急需资源化利用。褐土存在质地粘重、养分瘠薄、土壤易板结等问题,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富含营养元素,可以提高土壤养分,铁矿尾砂能改善土壤质地。本文采用室内压实模拟和室外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设对照(CK)、单施有机物料(OM)、单施铁矿尾砂(A5)、20%铁矿尾砂配施有机物料(A3OM)、34%铁矿尾砂配有机物料(A5OM)、
学位
包膜肥料的施用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当前常用聚合物包膜肥料价格高、膜材料在土壤中不易降解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来源广泛、廉价以及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PVA)、壳聚糖和淀粉为原料合成水基共聚物包膜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壳聚糖、淀粉和PVA对水基共聚物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及极差
学位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和过量施用化肥等原因,土壤结构性差、蓄水保水能力降低和土壤板结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耕地生产能力下降。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每年产生的秸秆资源量巨大,秸秆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由于秸秆还田方式单一及秸秆还田难的问题,限制了秸秆农业资源化利用。因此,本文采用田间微区的试验方法,探讨秸秆不同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
学位
土壤胶体是土壤团聚体及土壤结构形成的基础物质,其表面特性及颗粒间相互作用对土壤性质的展现及其肥力作用的发挥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土壤系统的异质性、土壤胶体迁移过程的微观性及复杂性,并限于传统研究手段的制约,目前尚难以清晰、完整并真实地捕捉到微观尺度下土壤胶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及机理。鉴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具有纳米级的分辨率且能够测量物质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将其应用于土壤亚微米尺度范围内胶体
学位
辽西地区铁矿资源丰富,长期铁矿采选以及大量铁矿尾砂堆放,造成土地损毁和生态环境破坏。根据国家矿山复垦与生态恢复的政策要求,矿山通常采取边开采边复垦的方式,对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在复垦过程中,受可用土壤资源量少的限制,部分矿山尝试利用铁矿尾砂与土壤复合构造土壤剖面的工艺措施。通过调查,由于采取的铁矿尾砂与土壤复合构造土壤剖面的工艺和配比各不相同,复垦后的农田作物产量存在差异。目前辽西地区利用铁矿尾砂
学位
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肥力的基础,不仅维持着农田生产力的稳定,其在土壤中的转换更是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玉米秸秆作为土壤重要的外源有机质,其还田后会影响土壤呼吸、总有机碳的累积矿化和激发效应,且受秸秆组成成分差异和土壤自身肥力水平影响显著。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针对不同施肥处理(包括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碳矿化和激发效应的内容较多,且以实验室培养方式为主,而在田间尺度细化秸秆不同部位还田及与土壤肥力
学位
土壤作为一种历史自然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具备特有的发生与演变规律。土壤发生学理论认为,一定的土壤类型的形成和分布与其形成条件关系密切。生物气候条件控制着较大区域性土壤类型(地带性土壤)的形成分布,小范围地方性的土壤类型(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受微域的母质类型和地形特征影响。但在调查实践中经常发现,在母质类型和地貌特征相似的较小区域范围内会同时出现多种反映不同地带性土壤类型镶嵌分布的土壤景观特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