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相关lnoRNA调控网络的构建及关键分子DGUOK-AS1在乳腺癌进展转移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癌症是公共健康中的首要关注问题,为人类带来了巨大而沉重的社会负担。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30%,位于第一位,死亡率也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同样,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高达17.07%,也居第一位,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虽然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和预后有所提高,但进展转移仍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可使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由高于90%降低至不超过30%。因此,揭示乳腺癌转移的新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蛋白质编码基因仅占基因组的3%,其余97%为具有分子功能的“暗区”转录本,可以转录成各种RNA,其中大多数不编码蛋白质,称为非编码RNA(ncRNAs)。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非编码RNA,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表达及功能,从而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调节蛋白和RNA的稳定性、转录修饰、形成核内脚手架或介导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等。LncRNA BCYRN1能够与miR-619-5p竞争性结合从而调控CUEDC2的表达,激活PTEN/AKT/P21通路,从而抑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LINC00319能够经CCL18诱导表达升高,从而通过miR-199a-5p/FZD4通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和转移;LncRNA MALAT1能够结合并灭活TEAD,阻止TEAD与YAP的结合,从而抑制乳腺癌的进展转移;lncRNA LINC-A可以通过激活HIF-1α信号通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糖酵解和肿瘤发生。因此,从lncRNA的角度,将有助于发现和阐明乳腺癌进展转移的新机制,能够为乳腺癌的诊断、预后预测等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和社会价值。多种研究表明,lncRNA可以通过竞争性内源性RNA机制(ceRNA)靶向吸附miRNA从而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例如,linc00963在乳腺癌中能够作为miR-324-3p的ceRNA而调控肿瘤发生发展及放疗耐受性;NONHSAT101069能够作为miR-129-5p的ceRNA而减少对Twistl表达的抑制作用,从而加强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的耐药性。虽然目前研究揭示了 lncRNA的诸多调控机制,但由于一个lncRNA可吸附多个miRNA,而每个miRNA又有多个下游靶基因的3’UTR区的结合位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lncRNA的调控网络,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分析,以寻找其中的关键lncRNA调控通路。近年来,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迅猛发展,大量科学研究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海量数据,并通过多种分析软件及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筛选出关键调控因子。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 GEO和TCGA数据库中由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的lncRNA、miRNA、mRNA的表达情况,之后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数据库预测、细胞及组织内表达检测等结果,构建了乳腺癌相关的lncRNA调控网络并从中筛选出关键lncRNA,DGUOK-AS1(lncRNA deoxyguanosine kinase antisense RNA 1)。之后,我们利用体外及体内实验,进一步深入探究了 DGUOK-AS1在乳腺癌进展转移中的具体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第一部分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乳腺癌相关的lncRNA调控网络研究目的1.探究乳腺癌组织中lncRNA、miRNA和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2.构建乳腺癌相关lncRNA调控网络并筛选乳腺癌进展转移的关键lncRNA。3.分析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中关键lncRNA(DGUOK-AS1)的表达情况4.评价关键lncRNA(DGUOK-AS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5.构建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从GEO和TCGA数据库中得到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miRNA和mRNA的表达谱,并利用R语言中的limma数据包及edgeR数据包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和mRNA。通过WGCNA分析进一步探究差异lncRNA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基于 DIANA-LncBase v2、miRTarBase,Starbase、TargetScan 及 miRDB数据库的预测结果及差异分析结果,共同绘制一个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图,Cytoscape可用于将此调控网络可视化。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所获得的调控网络中差异表达的mRNA的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之后利用cytoHubba模块提取PPI中的关键基因。运用GO分析和KEGG分析探究这些关键基因的相关功能和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基于关键基因构建子调控网络,并筛选出乳腺癌相关关键lncRNA。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关键lncRNA(DGUOK-AS1)在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qRT-PCR检测182例乳腺癌组织中关键lncRNA(DGUOK-AS1)的表达情况,从而将乳腺癌患者分成DGUOK-AS1高表达组和DGUOK-AS1低表达组。Kaplan-Meier法用于绘制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用于分析DGUOK-AS1高表达组和DGUOK-AS1低表达组间的生存率差异,Cox单/多因素回归分析、Lasso分析等,评估关键lncRNA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6个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DElncRNA),29个差异表达的miRNA(DEmiRNA)和253个差异表达的mRNA(DEmRNA)。WGCNA结果显示,上调lncRNA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正相关,而下调lncRNA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呈负相关性。结合数据库预测结果,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lncRNA、29个miRNA及253个mRNA的乳腺癌相关调控网络。通过分析253个mRNA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了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Hubba模块从中提取出7个关键基因,并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DElncRNA,5个DEmiRNA和7个关键基因的调控子网络。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关键基因主要参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p53通路、代谢等途径。通过分析子网络中分子的表达情况,基于竞争性内源性RNA机制,我们最终选择DGUOK-AS1为乳腺癌相关的关键lncRNA。在乳腺癌细胞中DGUOK-AS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细胞,并且我们也在乳腺癌组织中对DGUOK-AS1的表达量进行验证,发现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预后分析结果显示,DGUOK-AS1的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因此可作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我们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揭示出三个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一个包含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和DGUOK-AS1表达情况的预后模型,在乳腺癌预后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结论1.lncRNA、miRNA、mRNA的表达模式在乳腺癌组织中不同于正常乳腺组织,根据差异表达结果及预测结果构建了乳腺癌中复杂的lncRNA调控网络。2.基于关键调控网络分析,筛选出DGUOK-AS1在为乳腺癌相关关键lncRNA。3.DGUOK-AS1在乳腺癌细胞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升高,并可能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促癌基因样作用。4.DGUOK-AS1与乳腺癌预后呈负相关,在预后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部分 LncRNA DGUOK-AS1 通过吸附 miR-204-5p 而靶向调控 IL11进而促进乳腺癌的进展转移研究目的1.分析DGUOK-AS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的作用。2.探究DGUOK-AS1在体内对肿瘤进展转移的影响。3.阐明DGUOK-AS1在乳腺癌的进展转移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法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68、MCF-7等)中敲低或者过表达DGUOK-AS1,并检测DGUOK-AS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功能。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EdU实验等方法评价DGUOK-AS1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作用。通过体外进行的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等实验方法评价DGUOK-AS1对乳腺癌细胞的转移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WB)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综合评价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的结果及网站预测得到的结果,筛选并验证DGUOK-AS1在乳腺癌进展转移中的分子调控通路。利用RIP、luciferase、qRT-PCR 验证 DGUOK-AS1 与 miR-204-5p/IL11 的调控机制。通过裸鼠成瘤实验及尾静脉转移模型在体内检测DGUOK-AS1对乳腺癌进展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MTT、克隆形成、EdU的结果显示,DGUOK-AS1敲低后多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被十分明显地抑制,反之DGUOK-AS1过表达后多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被十分明显地增强。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等的结果也显示,DGUOK-AS1敲低后多种乳腺癌细胞的转移作用被十分明显地抑制,反之DGUOK-AS1过表达后多种乳腺癌细胞的转移作用被十分明显地增强。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的结果、网站预测得到的结果及实验验证结果等,我们证实了DGUOK-AS1能够吸附miR-204-5p从而靶向调控IL11的表达,而且miR-204-5p过表达能够部分抑制DGUOK-AS1过表达所导致的促癌表型。此外,进一步的体内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肺转移模型的结果也表明,DGUOK-AS1在体内也发挥着促进乳腺癌的进展转移的功能。研究结论1.体外试验证实DGUOK-AS1可以显著提高多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转移能力。2.体内试验证实DGUOK-AS1可以显著促进乳腺癌的进展转移。3.DGUOK-AS1可以通过影响miR-204-5p/IL11通路而在乳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基于TCGA分析的AML患者中Notch1相关基因的筛选研究背景: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在分子表型上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特点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转化。在白血病前期和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受影响的造血细胞逐渐积累了一系列分子变化,包括细胞的体细胞突变、基因组遗传学异常、表观遗传学变化和转录组学变化。通过新一代测序手段,已在AML中鉴定出多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病及高发病,全球近一半的食管癌新增和死亡病例均发生在中国,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局部失败率较高。乏氧是实体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项研究证实:食管癌中肿瘤乏氧区域的存在可导致较差的预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作为乏氧相关因子,在多种癌症中表达的增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
化疗性肠炎(CE)是化疗主要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之一,其中CPT-11诱导的化疗性肠炎临床发生率竟高达80%,ESMO临床指南推荐的CE治疗药物疗效欠佳。近年来,肠道缺血性损伤在化疗性肠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逐步进入学术视野,但是在动物模型中没有相关直接证据,且缺血性损伤的诱发机制尚不明确,更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首先,化疗可诱导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S)的大量释放,后者可诱导TLR-4/p3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HCC诊断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治疗手段有限,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HCC多为富血供肿瘤,肿瘤新生血管表面高表达某些特异性分子如Endoglin。Endoglin,又称CD105,它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复合
头颈部肿瘤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可发生在头颈部的多个部位,如:喉、甲状腺、鼻咽、颌面部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估计每年有55万新发病例和30万死亡病例。其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我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
第一部分 tTG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探讨tTG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意义,从临床水平为乳腺癌肿瘤耐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性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从2014年1月-2019年6月间病理科存档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女性单侧乳腺癌病人71例,记录完善的临床病理资料;(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TG蛋白表达的变化;(3)分别根据RECIST
第一部分微管亲和调节激酶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背景: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尽管年发病率只有3/100万,但严重危害青少年患者的身体健康。由于骨肉瘤具有明显异质性、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早期转移以及化疗效果不敏感的特点,骨肉瘤已成为青少年和青年人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化疗技术和外科技术的进步,骨肉瘤的治疗方案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截肢治疗转变为日益规范的新辅助化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5%。在美国,R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部分原因是肥胖,高血压,吸烟和暴露于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高,另外由于影像学的应用不断增加,肿瘤的检测也得到了改善。据统计,2017年美国估计有63,990例新的RCC病例和14,400例与RCC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目前外科手术仍是R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存在大约20-40%的患者可能在肾切除术后复发
研究背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胃癌(Gastriccancer,GC)位列第五大常见癌症,并且是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2020年全球新增胃癌病例人数约1,089,103例,估计死亡人数约768,793人。其中,2020年我国预计新发胃癌病例数目以及死亡数目分别占全球的43.9%与48.
第一部分磁共振定量参数评估胃癌裸鼠肿瘤生长活性的研究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我国的西北地区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东南地区。胃癌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之比约为2:1。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发病呈现年轻化倾向。目前我国胃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