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Ⅴ族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磁半导体材料是通过在非磁性的半导体材料中引入过渡金属元素而使得该种材料同时具有磁性和半导体性。它将自旋和电荷自由度融合在了一起,为探索新型的功能电子器件打下基础,也由此引发了人们日益高涨的研究热情,代表未来新功能器件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制备高质量、高居里温度的稀磁半导体材料。其中以过渡金属掺杂Ⅱ-Ⅴ族和Ⅲ-Ⅴ族半导体材料为代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在一些材料如GaAs、ZnO等材料进行掺杂后,确实得到了比较高的居里温度。  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制备磁性半导体材料,我们利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在InAs材料中掺入Mn离子,形成InMnAs,并测得了较高的居里温度。在InP材料中,掺入Fe离子,使原本不具备磁性特征的材料,获得了稳定的铁磁性。利用了不同的测试手段,对制备的稀磁半导体材料进行了组份、形貌、表而特性、晶体结构、磁学性质、电学性质等一系列材料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并借助第一性原理,对材料的电子结构、磁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计算。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在InAs单晶材料中掺入金属磁性元素,使得本身没有磁性的InAs材料变成具有磁性的稀磁半导体,InAs中引入了新的磁光、磁输运特性等。本文利用p型InAs样品进行真空镀膜、高温退火、化学清洗等一系列步骤,在800度的退火条件下,经过20个小时,将Mn离子成功的掺杂到InAs材料中,使样品出现磁性。  2、用SQUID在磁场背景10000e的条件下,对具有磁性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可以看到在0-300k的测试温度范围内,样品的铁磁性信号保持恒定。利用XRD测试表明,没有发现新的MnAs、In-Mn次生相出现。因此InMnAs材料本身具备较为稳定的铁磁性。通过霍尔效应和XRD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发现样品在Mn掺杂后载流子(空穴)浓度的增加并伴随有X射线衍射峰的微弱移动,表明Mn替代了In离子的位置。  3、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对材料的电子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的能量差为-181meV,这说明了InAs∶Mn的体系中,铁磁性还是非常稳定的。通过利用p-d耦合模型进行分析,表明观察到的室温铁磁性是Mn掺杂InAs的内禀性质,而且铁磁性的起源机制主要为p-d耦合。  4、而后在InP材料中掺入Fe离子的实验进行研究,先利用第一性原理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预测了InP掺Fe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特征,并且计算得到其铁磁性序列的主要来源是t2-t2耦合。  5、利用SQUID仪器测量Fe掺杂InP材料的M-T曲线,进而得到ZFC-FC曲线分析得到两者都表现为顺磁性。从测得样品的磁滞回线可以看出,在150k时,InP样品中掺杂Fe具有很明显的铁磁性,实验验证Fe的电子介入引起了铁磁性。
其他文献
目前理论和实验在fD+s的测量上有一定的差别,这有可能预示着有新物理的出现(比如2HDM模型中带电Higgs粒子的贡献)。BESⅢ在4.009 GeV的能量点取了482 pb-1正负电子对撞事例,由于
3d过渡金属反钙钛矿化合物AXM3(A为主族元素;X=B,C,N;M为3d过渡族元素)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性质。其中,2001年在MgCNi3中发现的超导电性,其机理至今还未完全澄清。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其
微晶硅薄膜(μc-Si:H)由于具有高电导率、较高迁移率、可大面积低成制本制备的优点,而在信息显示、大阳能电池等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该论文采用热丝法制备优质稳定的微晶硅
量子力学区别于经典力学的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是量子纠缠,它被认为是量子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为实现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稠密编码和量子密钥分配等提供了可能性。最近随着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方法有箱法、涡度相关
QCD无法严格求解在低能区的强子物理相关问题,因此必须借助各种唯象模型,采用非微扰的办法,来加以处理。我们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是比较成功的模型理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作为纳米光学与材料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可以通过金属纳米结构实现光学操控,从而可能应用于纳米尺度光电器件的研发。本论文利
纳米线由于其在磁学、电学、热学、光学、催化和生物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而纳米线的熔化特性是材料基本性质,是决定其能否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
X射线吸收谱(XAS)是指物质的X射线吸收系数随X射线能量的变化曲线,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是叠加在吸收曲线上的振荡结构,通常划分为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