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校园室外交往场所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稳定使我国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战略主动性将掌握在受过良好教育并能面对未来挑战的人手中。面对这种需求,近年来国内加强了高校建设的力度,一大批高校正处于改建、扩建、迁建、新建的过程当中,由此带来的是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层次的校园环境的需求,校园室外交往空间作为校园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状况也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表明,交往空间是一种必须精心处理的建筑空间,其实现的质量依赖于对师生交往行为客观仔细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场所感的创造。虽然设计界在规划设计中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室外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并用各种空间处理手法刻意经营,但在更进一步的深入设计中却表现出了理论支持的不力,更多的时候交往空间的创造还仅仅停留在摆两张椅子,植一块草坪的概念上。因此,对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还有待加强。 本文以此思路为出发点,分别从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室外交往场所的演变关系、我国当代高校校园室外交往场所的特点和不足、室外交往场所的功能、校园中大学生的交往特点和交往空间分析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多侧面地对校园室外交往场所的设计所需要的理论基础进行铺垫,使得设计可以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对当前一些高校校园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归纳,对校园室外交往场所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对高校校园室外交往场所的设计做作了初步探索,这也是本文的追求目标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是青少年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重要阶段.建筑之于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学建筑作为教育建筑中的一类,遍布
本文是在厅堂可变混响的基础上,追踪国内外相关资料,对现有可变混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厅堂建筑中存在着多种的耦合空间,这些耦合空间给厅堂类建筑的音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易
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建筑被废弃、闲置。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而且也制约了城市的有序发展。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入口在我国普遍不受重视的现状,明确入城口在整个城市建设及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以公路入城口展开调查.首先,通过对上海及其周边的中小城市公路入城口的
“学院派”建筑教育是我国近代主导的建筑教育模式。作为从西方,主要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教育模式,“学院派”建筑教育进入中国后,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持续增长,已经进入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时代。从出行率、舒适度及经济性等方面考虑,小汽车与其
住宅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要建筑类型,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居住类建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此篇论文关注的是在这些强烈变化的背后有哪些原因促成了它们的变化。本文选
学位
该论文的分析过程首先从城乡关系的互动入手,从空间扩张、体制竞争和城乡文化交流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了促成和影响“城中村”变迁的一般机制.其次对“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宏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从规模的扩张向空间质量的提升转变,城市空间质量与特色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虽然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整体和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来使城市
近年来国内各城市的绿地建设加速,体现出城市决策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形象和市民休闲游憩条件的重视。绿地建设中出现很多新的情况,需要总结和研究。“上海市中心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