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基是铁路线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荷载的基础,也是线路工程中最薄弱、最不稳定的环节,路基几何尺寸的不平顺,自然引起轨道的几何不平顺。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技术标准高、对路基的要求严格,不仅要求静态条件下平顺,还要求动态条件下平顺,控制路基变形已经成为高速铁路最大的研究热点和技术性难题。我国制定的《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评估指南》明确规定:“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mm,对于沉降比较均匀且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为30mm”。我国在长期的铁路建设中虽然已经积累了处理软土地基的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历来是岩土工程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工作,从而比较合理地选择无砟轨道的铺设时机,对整个工程有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目前在沉降预测及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在勘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根据地质条件、底层物理力学试验参数、地基加固措施、填土高度、工期等计算路基总沉降量和估计工后沉降量。但由于底层的复杂性、试验参数的不精确性、估算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设计阶段的沉降估算难以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高标准要求。在实际工程中,最实用的方法是根据现场实测资料来推算工后沉降。在路基工程中应用比较成熟的预测方法有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不同的地基加固处理方式、初始时间点的选择和预测时间长短都会对预测精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级小、数据波动大的特点,每一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和优化比选。   目前已经将堆载预压、桩网复合结构等新形式软基处理方法应用于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近些年,随着桩网复合地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地基沉降控制标准的提高,软土地基越来越多的采用桩网复合结构。但是关于桩网结构路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同样没有普遍适用和认可的计算方法。从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数据来看,大部分路段基底沉降变形小于15mm,部分堆载预压段的地基沉降变形可以达到40~50mm,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的实测沉降变形的量级较小。由于现场仪器精度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沉降监测的系统误差与沉降变形增量基本处于同一量级上,较小的测量误差都会引起观测数据较大的波动。高铁路基沉降的这一特点为沉降变形的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工后沉降评估工作增加了难度。   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应该包含路堤静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行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两种贡献。路基工程中常用的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都是将列车荷载简化为静荷载,并未考虑荷载变化对软基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故预测结果不尽合理。如何分析和确定列车动荷载对路基的影响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探讨软基工后沉降各组成分量及影响或控制因素的量化途径,确立车动荷载条件下路基工后沉降与车载应力水平、通车频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列车长期循环荷载下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更加准确地预测路基工后沉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1.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武广客运专线DK1943~DK1945段路基工程为依托,制定路基沉降监测方案,在分析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无砟轨道路基沉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路基总体呈现的沉降特征是沉降量级小,数据波动大;在保证路基填筑质量的条件下,当路基填筑完成后,整个路基的沉降是由地基沉降决定的;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众多,其中以地基处理方式、填筑期的加载速率和填土高度、地基土体的应力历史、地基土的含水率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2.静载条件下路基沉降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对几种常用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比选,结果显示,就几种曲线方法的预测结果比较而言,三点法仅采用了恒载期3个点的观测数据,其预测效果反而较好,双曲线法、指数法采用的是恒载期全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恒载期变形增量较小,观测数据的小幅度波动对曲线回归过程都能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预测结果的偏差较大。Asoaka法的总体回归相关系数和预测误差较小,但该方法需要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在平滑处理过程中,数据的反复波动回影响平滑曲线的单调性,可能造成预测结果的失真,该方法预测精度的稳定性欠佳。   对GM(1,1)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两种智能预测方法在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作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直接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差;将灰色模型与三点法相结合,能使数据的敏感性降低,增强模型的稳定性,预测效果好。(2)与单纯的BP模型相比,采用双隐含层的网络结构的GA-BP网络模型可以明显减小误差,除个别断面由于数据波动太大导致最后的拟合效果不理想外,大部分断面的拟合相对误差在5%以内。说明采用遗传算法、调整隐含层的数目可以有效改善BP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的缺陷,提高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   3.列车动荷载下路基沉降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桩网结构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了列车动荷载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计算了路基土体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塑性变形,确定了桩网结构路基等沉面的高度。结果如下:路基动变形主要集中在路基表层及以下2m部位,动变形值均在1.5mm之内,基床表层变形模量是影响路基稳定和应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在通车约半年后路基累积塑性变形值约为2.21mm,通车一年后模型中部横断面上总的累积塑性变形达到2.4mm,在之后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则比较稳定;桩网结构路基等沉面的高度与桩间距之比约为1.5~1.75,等沉面的高度受桩间距的影响最大。   4.路基工后沉降预测结果   根据实测数据,利用三点法预测各断面的工后沉降,得到静载下路基工后沉降的最大值为8.31mm。利用第六章所建数值模型计算CFG桩网结构路基的工后沉降,在考虑路基土体累积塑性变形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与曲线拟合法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将曲线拟合法预测的地基最大沉降值作为地基的工后沉降值,再加上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最大值,可得路基的工后沉降量为10.86mm,满足“一般路基工后沉降小于15mm”的控制要求。   利用拓展双曲线模型对通过对堆载预压路段的两个断面(DK1944+200和DK1944+230)的卸载时间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堆载后89天(三个月)就可以卸载,卸载时间远小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所规定的堆载期限。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提出了基于灰色理论的三点法预测模型,验证了其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的适用性;(2)利用拓展双曲线模型估算了堆载预压路基的卸载时间,得出了预压时间可以小于六个月的结论;(3)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桩网结构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了路基的动力响应,计算了列车动荷载下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为考虑动荷载的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提供了思路,通过计算确定了桩网结构路基的等沉面高度。
其他文献
作为焊管生产线上最后的切断设备,仿形铣切飞锯机的切割精度不仅影响着焊管的质量,也关乎着整个生产的成本。目前国内的仿形铣切飞锯机只能对圆形、方形、矩形等规则形状焊管
牙本质敏感是口腔常见病症,患病率高,影响患者口腔健康与生活质量.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获得良好疗效,其中Nd:YAG激光成为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首选.本文就目前Nd:YAG激光治疗
AVO反演的目的是从叠前地震资料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与地层岩性和含油气性有关的参数信息,进而对地层岩性和空隙流体进行定量描述,然而AVO反演问题本身属于严重病态的非线性问题,加
转子作为旋转机械(如:大型汽轮发电机,航空/航天发动机及压缩机)的核心,正向高速、大载荷和精密的方向发展,使得转子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材料的差异,在铸造转子的过程中会存在细小的缺陷,在成形加工过程中易造成转子表面的微裂痕。这些细小的突变会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其长时间在循环应力、高温环境和外力冲击的作用下,易诱发疲劳裂纹并有裂纹扩展甚至引发重大财产损失和工程事故。因此快速的发现、诊断早期裂纹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飞行员驾驶当代先进的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经常面临超高空、超低压、超高速、高过载和高低温等多种恶劣环境因素的威胁。尤其是由于飞行器在高空飞行时气压的剧烈下降,飞行员在
液压启闭机可发挥液压传动平稳、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液压启闭机,这些启闭机分别安装在枢纽工程泄洪、发电、通航等
本论文研究了真三轴仪测控系统及实验设备远程共享,该系统能够在试样上独立地施加两向不等的主应力以及包围氮气的压力,能够测量试样的应力应变,测试分析试样在真实应力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规律。根据真三轴仪的机械结构及实验要求,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真三轴仪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实现了硬件平台和系统控制软件,经过测试实验,精度要达到设计要求。首先论述系统需要的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体变传感器和荷重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