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高强度钢板的氧化脱碳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l88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高强度钢板研发和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在质量、种类、规格、产量、技术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高强度硼钢板22MnB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冲压成形钢板。高强度硼钢板22MnB5经过热冲压成形技术处理后抗拉强度高达1600Mpa,屈服强度高达900Mpa,硬度高达45HRC,伸长率超过6%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表面氧化脱碳是钢板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数据表明,钢板表面氧化膜增多,脱碳层厚度增加,钢板表面的强度、硬度和疲劳性能等机械性能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如何在生产试验中防止钢板氧化脱碳的发生成为大家研究的焦点。高强度硼钢板22MnB5在热处理过程中也会发生氧化脱碳现象,本文结合高强度硼钢板22MnB5,通过观察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钢板氧化膜和脱碳层的变化,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炉内气氛、钢的化学成分等因素对高强度硼钢板22MnB5氧化和脱碳的影响。文中先从理论角度分析钢板的氧化膜成分,然后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氧化层的成分,证实了理论的准确性。用失重法分析钢板的氧化行为,通过精度为0.0001的电子天平对比加热前后钢板的质量变化情况。这样,通过对试样表面氧化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实验分析,对试样氧化层的测量,获得在给定加热温度条件下不同加热时间对氧化的影响。同时,获得在给定加热时间条件下不同加热温度对氧化的影响。在同样的条件下,获得单位氧化失重量的变化规律。用线切割将试样切成合适尺寸,在金相镶嵌机上做成金相试样,经过一系列的粗磨、精磨、抛光腐蚀等过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腐蚀后的试样,用金相法测量脱碳层厚度。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析脱碳层成分,对不同参数下的试样的脱碳层厚度进行分析。这样,通过对试样表面脱碳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实验分析,对试样脱碳层厚度的测量,获得在给定加热温度条件下不同加热时间对脱碳的影响。同时,获得在给定加热时间条件下不同加热温度对脱碳的影响。由此得出了以下结论:1.高强度硼钢板22MnB5在热处理过程中,表面同时发生氧化和脱碳现象。2.高强度硼钢板22MnB5在热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膜成分主要含有Fe3O4。3.经过热处理的高强度硼钢板22MnB5单位氧化失重量和脱碳层厚度受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炉内气氛、钢的化学成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4.实验中所采取的冷却方式对高强度硼钢板22MnB5脱碳层厚度有重大影响。通过对高强度硼钢板22MnB5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脱碳现象的研究,为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钢板发生氧化脱碳现象,提高钢板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以往对属性词的研究多限于词类归属、句法特性、构词方式、语义范畴等问题,且较少对某一封闭域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穷尽性地检索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注的属性词,详述9
采用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2种铬基(Cr_2O_3和CrO_3/Cr_2O_3)催化剂,用于气相氟化2-氯-1,1,1-三氟乙烷合成1,1,1,2-四氟乙烷。研究发现含有低价铬(Cr3+)物种的Cr_2O_3催化剂上
自20世纪80年代,许多高性能新型材料大量涌现,人们越来越关注对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超细木粉是近几年新兴的环保型纯天然材料,它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高档汽车的木质装饰
随着轧制速度和强度的不断提高,轧制过程中轧机辊系系统时常出现异常扭振失稳现象。本课题以板带轧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从轧机主传动扭振系统建模、求解、稳定性分析以及扭振控
2008年,新洲集团在俄罗斯被“强行破产”。随后新洲集团一直在俄罗斯当地寻求各类途径解决争端,但是该案久拖未决,一直到2012年才引起公众的关注。该案和2009年发生的太子奶集团
<正>11月8日凌晨5时28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取得重要突破。该中心自行研制的国内首个双线圈脉冲磁体成功实现了83T的磁场强度,刷新我国脉冲磁场强度记
<正>一、文本解读《项脊轩志》一文属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内容,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所写的都
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不可避免的引发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人口老化给养老金收支平衡带来了巨大压力。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行是实施社会保
传统铁路车辆用耐候钢以09CuPTiRE和Corten-B型耐候钢为主,为满足铁路提速、重载、车体减重的要求,铁道部于2003年颁布了屈服强度为400-550MPa高强度耐候钢的订货技术条件,要
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日益开放、自身学科建设不断向综合化发展的形势下,教师教育发展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为此,各高师院校不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