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视角下《美国牧歌》中犹太裔青年的生存困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自1959年发表第一部作品《再见,哥伦布》以来,他总共创作了30多部作品,并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奖项,也曾多次入围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生长在美国的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较为深切地关注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困境及创伤。《美国牧歌》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倍受关注的一部作品,过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主题研究、艺术手法研究等方面,然而从个体创伤和集体创伤的角度看美国犹太裔青年的生存困境这一研究话题还未涉及。因此,本文试从个体创伤和集体创伤的角度重新解读《美国牧歌》,旨在证明梅丽这一人物的行为,实际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其所有遭遇绝不仅仅止于单一个人所遭受的个体创伤,而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犹太青年所遭遇的集体创伤。“引言”部分首先对罗斯和《美国牧歌》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国内外《美国牧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随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一章首先以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非正义战争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目睹越南战争的画面对梅丽等青年造成的不可逆的伤害,揭示了对于美国犹太裔青年,越南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残酷的暴行,更是激发了因大屠杀造成的代际创伤。美国犹太裔青年采取暴力的手段来阻止战争,并且这种暴力行径表明他们已从世代饱受大屠杀噩梦困扰的受害者转变成了向无辜人民行凶的加害者。虽然,他们通过暴力把创伤施加给了他人,但施暴的同时他们也在重历创伤,后果终是无法自拔而深陷痛苦之中。论文第二章描述了犹太教育和美国公民教育的碰撞,以及美国犹太裔青年不得不接受美国公民教育的现状。梅丽个人在面对美国教育定义的成功标准时,放弃了直接对抗,转而麻痹自己,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应。因此,她也与犹太传统渐行渐远。众多和她拥有相似教育背景的美国犹太裔青年也逐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到困惑。一些人在迷茫中追寻所谓的“美国梦”,还有一些人憎恨美国并试图采用暴力手段推翻美国政府。论文第三章通过剖析梅丽面临的尴尬复杂的宗教环境,论述了美国犹太裔青年面对的宗教混杂现象,其一是基督教的反犹主义传统以及在美国仍存在的对犹太教和犹太人的偏见,其二是美国犹太人和外族人通婚率的不断增高。宗教混杂现象让美国犹太裔青年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身份认同等问题感到困惑,由此造成的犹太性缺失更是给他们带来创伤。“结语”部分总结了梅丽的遭遇不仅仅是个体创伤,更是反映了美国犹太裔青年所遭受的集体创伤,其深层原因是大屠杀和越南战争所带来的代际创伤、教育冲突所造成的身份混乱、宗教混杂所造成的犹太性缺失,而其直接的恶果是美国犹太裔青年人自我身份建构的困境。一些美国犹太裔青年如同梅丽一样,采用消极方式对待创伤,一些人渴望摆脱犹太裔身份、试图真正融入美国社会,但显然这些对治愈创伤并无帮助。通过描述美国犹太裔青年这段悲惨的经历,本文旨在说明犹太民族期许的美国“牧歌”如果没有犹太民族的身份认同及维系必将化为“悲歌”,无从逃避。
其他文献
1932年7月,《申报月刊》在上海创刊,由申报馆月刊社发行,发行人为史量才,俞颂华任主编,凌其翰、黄幼雄等人任编辑,主要撰稿人有蔡元培、张梓生、张默、金仲华、章乃器等,登载过茅盾、叶圣陶、许钦文、穆时英等人的文章。《申报月刊》下设“时事漫画”栏目,转载来源于中、美、英、法、德、荷、意、日、俄、奥等国家报刊的时事漫画,以其丰富的视觉性内容,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思潮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生活中,人们的压力随处可见,负面情绪解决不当的话可以击垮人的身心,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每天需要处理的问题。音乐在不同实际时期其功能是有差别的,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它的主要功能是娱神通神,用于祭祀鬼神与祖先等场合;而在封建社会时期,它的主要功能是辅佐礼制,促成伦理教化或点缀升平,用于诸侯会盟、朝会宴享和种种礼教仪式;处于现代以来,音乐才真正被作为艺术,其审美愉悦功能得到强
“摩登女郎”的出现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性潮流,跟中国古典的“摩登伽女”、日本的“モダンガール”、西方文学艺术中的“modern girl”以及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flapper”均有着密切的关联。被时装、电影、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不断塑造的“摩登女郎”是现代新型职业女性的文化衍生物,表征着社会文化景观的变化。对于中国“摩登女郎”的研究,理应表现出两个维度:作为一类女性形象,她们是中国女性现代
戰國文字上承春秋金文,下啟秦漢篆隸,在漢字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兵器銘文數量眾多。由於地域和文化等差異,兵器銘文需要進行區域劃分。何琳儀曾将戰國文字分为齊系文字、燕系文字、晉系文字、楚系文字、秦系文字五系。我们以晉系兵器銘文為研究對象,以吳鎮烽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及其續編作為材料依託,窮盡性地搜集戰國晉系兵器銘文,依據銘文的點畫、結構、款式、風格諸方面的特點,整理出字表,并上溯到殷
2020年奉俊昊凭借关注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寄生虫》斩获了奥斯卡和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这是继2019年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之后影史第二位以非英语片拿下奥斯卡奖的导演。他也成为韩国影史上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第一人,由此他赢得了世界的关注,用电影审视社会的奉俊昊自然成为了韩国的影视文化标杆。奉俊昊出生在艺术之家,爷爷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从小学习绘画加上社会学教育背景,奠定了奉俊昊的对艺术敏
从脂砚斋评红算起,红学已诞生两百多年,到现在已成为一门显学。梳理红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红学的发展走过了几个阶段。在早期,主要是一种“随感式”的杂评,比如“脂评”、清代的题咏派、评点派。《红楼梦》研究进入20世纪,研究形态发生重要变化。《红楼梦》的研究,王国维首先引进西方哲学和西方文论,写出了著名的《红楼梦评论》。而这时候兴起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它主要是采用品性相类、轶事有征、姓名相关的
“和”和“and”分别是现代汉语和英语中最常用的能表示“联结义”的多功能语法形式之一,二者最主要的功能均是表示“并列联结”。但据语料显示,“和”和“and”在多功能性层面上具有差异性。语法形式的多功能性并非某一种特定语言所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世界语言中。同理,其多功能性的异同也可以反映出世界语言间的某些蕴含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来自相同或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的表意功能相互交叉、部分叠合的不同语法形式进
学位
位置媒体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写了空间的意义。在旅行中,位置媒体不仅帮助旅行者对地理位置进行熟悉,也帮助其对空间内信息进行了解,在消除陌生感的同时也重塑了人与城市的互动方式。我们在利用位置媒体工具的同时,行为方式亦在方方面面发生改变,位置媒体作为现代人常见的出行工具会对我们与城市的相遇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旅行活动为切入点,试图从人、媒介工具和城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2019)可以称得上是当代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中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她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关注着黑人群体并为他们创作,用其丰富瑰丽的想象为读者描绘出了黑人们别样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由于独特的身份和处境,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描写黑人的故事并不太出人意料。至今众多学者几乎都围绕着这部小说中关于黑人与白人对立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