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北部高山区土壤放线菌的初步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取了采集自横断山北部高山区35个土样,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土样中的放线菌。研究了该区域土壤放线菌数量、类群及其物种多样性及其数量类群与土壤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测试了土壤放线菌在拮抗病原菌方面的潜在能力及其发酵液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的抑菌效果差异。对该区域0~20cm土层放线菌数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横断山北部高山区,0~20cm土层样品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为2.46×105±2.86×105,变化范围较大。不同土壤深度的土样中,土壤放线菌数量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0~20cm土样中放线菌数量表现为林地(3.25×105 cfu·g-1干土)>草地(2.27×105cfu·g-1干土)>灌丛林地(1.28×105 cfu·g-1干土);粘壤土(2.91×105 cfu·g-1干土)>壤土(2.87×105 cfu·g-1干土)>砂质壤土(2.15×105 cfu·g-1干土)>粉砂质壤土(1.98×105cfu·g-1干土)>粉砂质粘壤土(1.71×105 cfu㈨·g-1干土)。放线菌的数量虽然受海拔的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却不大。35个土样中共分离到5个属,即链霉菌属、孢囊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瓶菌属和小多孢菌属。其中,以链霉菌属为主,孢囊链霉菌属和诺卡氏菌属次之,还有少量的小瓶菌属和小多孢菌属。表层土中链霉菌的数量平均为1.27×105 cfu·g-1干土,分离频率达到100%。分离到的链霉菌被划分为8个类群,优势类群为灰褐类群,分离频率达到92.59%;其次是白孢类群,分离频率为85.19%。壤土和砂质壤土中的土壤放线菌都各有4个属,粘壤土和粉砂质壤土各有3个属,而粉砂质粘壤土最少,只有2个属。林地和草地各有4个属,灌丛林地却只有2个属。0~20cm的土层中链霉菌的类群比20~40cm土层中的链霉菌类群多。横断山北部高山区不同样点中土壤放线菌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值分别是2.0000±0.7845、0.1124±0.0359、0.0698±0.0223、0.0006±0.0004。而链霉菌属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值分别是4.3333±1.0742、0.1313±0.0427、0.0631±0.0206、0.0003±0.0002。来源于该区域的258株放线菌中,对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97株和齐整小核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1株。其中,链霉菌属是在拮抗放线菌中占有数量最多的,共有81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和9株菌株对齐整小核菌有拮抗作用,分别占相应病原菌拮抗菌株总数的83.51%和81.82%pH7~8、28℃~32℃下振荡培养8d有利于菌株14-17产生抗生素;pH7、28℃下振荡培养8d有利于菌株8-16产生抗生素;pH7~8、28℃下振荡培养8d或4d有利于菌株16-15产生抗生素。
其他文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同志的这篇短文,原载于中共中央党校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今年第6期。本刊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This essay by Jin Chong and former co
鲅鱼圈边防检查站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经济开发区,作为开发区改革开放窗口,鲅鱼圈边防检查站党委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带领部队开拓创新谋发展,凝心聚力干事业,有力地推
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处理与副书记的关系时,要掌握“退”的策略。一步“弃子”得全盘。在日常事务工作中发生矛盾时,要舍得面子学会“弃子”。不较一时之长短,不争一地之高 As
以笔者近年来研制的十几种农药微乳剂为对象,其中包括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首创的品种。以核磁共振、光散射技术和电导法等物理化学的先进手段探讨农药微乳剂组份对微
随着全球旅游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具备语言能力的涉外旅游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为高职院校培养涉外旅游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现阶段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存在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有机肥对不同苎麻品种农艺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苎庥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3个有机肥处理与3个无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下苎麻的农
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F公司审计机关为适应新时期审计监督要求,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助推公司物
沈祖伦同志长期在浙江工作,于1983年至1993年任浙江省副省长、省长、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1993年至2003年任全国政协常委。在位时他以求真务实著称,离岗后过着平民化的生活。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已被公认为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持续不断地研究、发掘和标记抗叶锈病基因是今后一项长期而且重
在C#.NET平台支撑下,以规范化的植物病理学数据库为核心,采用ADO.NET数据访问技术,实现了资料信息的多途径访问。融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智能化程度,以交互模式实现动态教学,建立了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