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i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是为了建设人的物质家园,更要建设人的精神家园,文学修养在人的精神家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对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文学教育成了当今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长期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使得语文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让原本生机盎然、精彩纷呈的语文教材,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变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导致了文与质的分离,使文学教育和作文教学前景堪忧。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直击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八字方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教授潜心于文学理论的研究,从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文本的特点入手,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学语文教育特别是中学文学教育的真知灼见,系统论述了关于文学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系统研读孙绍振关于中学语文教育的著述,深入探究他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和文学教育思想,对于推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中学文学教育现状,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概述”。本部分是对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形成过程和实践概述,具体从他反叛传统的文学理论入手,分析他的文学理论思想,特别是真善美三维“错位”理论和“形象之三维结构”理论的形成,由此引出他的文学教育思想。然后,从倡导“闽派语文”、文本细读实践和编写语文教材三方面对其文学教育实践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的内容”。本部分研究、归纳、概括、提炼出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并对其加以分析论证。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有两点:第一,立足文本,用错位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具体是让文本解读回到文学本身、让文本解读回到文本本身。第二,从微观入手,在比较还原中探寻文学奥秘。具体是重视文本的微观分析、在比较还原中探寻文学奥秘。并由此归纳出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注重体验,突出审美性。第二,强调微观分析,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注重矛盾,彰显人文性。第三部分:“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在这部分中,着重分析论述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启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语文教育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二,从程式化肢解到多元解读,确立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第三,从封闭束缚中解脱,建构新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体系。本文从孙绍振的文学理论入手,对孙绍振的文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具体实践和内涵特点以及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重点分析了他的立足文本进行的微观细读和比较还原法。结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特别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实际,客观分析了他的文学教育思想及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重在梳理孙绍振的文学教育思想和文本解读的具体方法,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阐述了对当前中学文学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突出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入地改革。
其他文献
从叙事的角度考察戏曲,发现小说中的叙述人在戏曲中消失了,但戏曲故事仍然能演绎下去,说明叙述语言产生了转化。其转化体现在三方面:一、叙述语言人物语言化方式,二、丰富的
目的 探讨烧伤后休克心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采用心功能、心肌细胞损伤、细胞膜及骨架结构损伤、心肌生物力学、心肌病理等指标观测心肌损伤程
针对常用晾衣方式空间利用率低,可调性差和防风性差的缺点,通过力学自锁原理设计一种弯钩自锁机构新型晾衣装置.依据弯钩自锁机构特点,采用静力平衡方程分析其力学特征,确定
我国作为世界能源大国,伴随着国内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日益增长,存在着供给和消费方面的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低和能源可
当前社会环境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高中生的道德成长风险增加,因而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依据实践,阐述我校坚持德育为首,以
构建与完善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制度是规范学术研究、重塑学术共同体学术责任伦理的内在旨意。通过以法律规范和政策规范的核心要素为分析标准对50所高校的惩处文本分析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病程迁延,易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因虚致实从而导致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临床多表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占用耕地十分严重,同时城市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引起了理论界、规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是人与自然交织作用的过程,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可归纳为“人”、“地”、“人对地的作用”和“地对人的反馈”4个方面。以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为实证区域,利用
高次谐波已严重影响电网的质量,针对长钢第四炼钢分厂,分析了谐波产生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抑制、治理措施,提出了进一步治理的方法.